问题:行业直播的未来在哪儿?
2020年更難了?一股新的力量正在改寫萬億市場格局。
疫情讓人們的工作方式發生變化,疫情期間,線上辦公加速成為主流化和常態化。會議、面試和消費都迅速線上化,且在以爆發式的速度增長。直播更是迎來了一個“小陽春”。
如果云端勢不可擋,后疫情時代,我們如何鏈接銷售?疫情之后,這朵云是否會隨風而散?縱然云起源于倉促,農資行業線上無法替代線下,但是無論新手還是老炮兒都得承認:如果不重視直播,就爭不到這個階段的流量紅利了。
但是,熱鬧背后也有隱憂:一個多月相似內容的持續轟炸下,觀眾已顯疲態。
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也浮出水面——直播如何留住觀眾?目前的直播都存在哪些問題?全行業直播的未來在哪兒?
問題一:非專業的直播能走多遠?
每個主播都是零基礎的,從邊緣走向核心。
有做直播的人士介紹,目前大部分做直播的都不是專業主播。
“跟風直播的占大多數。這樣的直播沒有看點,沒有流量。但是在這個特殊時期,不直播可能更會落伍,所以硬著頭皮上。”該人士這樣介紹參與大多數直播的企業的心態。
沒有專業人才,沒有專業的設備以及準備,90%的都是為了追逐風口,或者為了搶流量,倉促上馬直播,僅憑一個手機打天下。
暢銷書《增長黑客》的作者范冰曾說過,“直播作為一種全新手段,不是目的本身,不要重復發明輪子?!彼员M可能選擇現成產品的平臺,把精力真正聚焦在業務本身。
不必要做無用功,但是也不能不用功。
臨時性的產品可以轉成戰略性產品,當然要備好設備,設計好背景。直播作為線上拉動效果不錯的今天,要想走得更遠,只有更新自己。
早上看了個圖片,薇婭和李佳琦各自蹲坐在小格子間,拿著手機賣力直播。從零基礎開始,從邊緣到核心。一步步走來,昔日的草根今天已經成帶貨王者。
所以,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問題二:直播場景沒有面對面場景直接,互動性不好怎么辦?
把我們團結在一起的,可能一半是恐懼,一半是希望。
業內很多企業和個人選用微贊平臺做為直播平臺。習慣或者標桿效應吧。
這個和行業有關,就像快手農資人用得比較多,抖音時尚網紅用的比較多一樣。
可能快手和抖音交互性稍強一些。
但是說實在話,無論選擇哪個平臺,都不如面對面場景直接,互動性不夠好。
或許,農資直播上手較慢,新手將直播完成就不錯,根本就無法顧及彈幕的互動?看淘寶直播,每一個主播都能熟稔地和每一個觀眾互動,讓人嘆為觀止。
但是,作為一個線上拉動的手段,還有農資購買的特殊性,決定了農資直播也不可能像淘寶直播那么有鼓動性,即便是李佳琦也不能一下子爆單吧。
話術還是需要準備的,包括紅包的分發形式也需要再思考,以及時長的設計。都需要我們行業再思考,做好線上拉動,為線下成交做準備。
問題三:直播的內容有沒有可持續性?
說實在話,這次危機讓行業線上發展往前推進了好幾年。
曾經廠商以及媒體一直在推進,效果卻寥寥。今年一場危機讓大家認可了這種方式和方法。
一時間,朋友圈里,微信群里,輪番轟炸的消息盡是直播。直播的風頭一時無兩,幾乎沒有不做直播的企業和媒體。
但是再好的內容也有窮盡的時候。很多直播博主都反應說,內容的準備是最難的。因為如果不提前準備,不系統規劃,很快就沒有內容可講了。
對于受眾而言,實用的內容還是喜聞樂見的。“目前的直播,大多數正確的廢話,沒有新東西,沒啥意思?!庇袠I內人士指出。
但是不得不說,即便是干貨,也不能長久地鎖定觀眾,讓觀眾的目光停留十分鐘,就已經是一場好的直播了。
分清對象, 分析目標群體,結合自己的優勢,總結出適合自己的直播內容主體,然后認真規劃,拉出系列大綱,使內容更有可持續性。
像《農資與市場》傳媒的有農有藝直播間,都是提前規劃內容,采用系列的方式。每一季都經過反復討論以及論證,推敲過的產品自然會好一些。
還有就是不斷升級內容,不要重復自己。
問題四:直播的表現形式是否值得更新?
直播的形式還是太單一化,大部分都是講課,講技術,講營銷,沒有太多的新創意。這是目前大家一致的心聲。
其實,淘寶直播也就是試用,互動,買它,簡單的幾個步驟后面是恐怖的帶貨能力。我在網上搜索“李佳琦直播平臺”,下面的回答亮了:千萬別看,看了一會兒買了一堆東西。
不更新就顯得太平淡。記得有人說過,直播就像談戀愛,沒有新花樣總顯得太平淡。
很多企業將大型的會議搬到了線上,用直播的形式開會,除了觀眾不在現場之外,沒有大型的會議室之外,其他配置和尋常的會議配置基本相同。這種豪華版的直播升級,也給觀眾帶來了新的體驗。
很多直播采用了連線嘉賓的形式,也為直播增色不少。嘉賓的內容也需要提前準備,不能信馬由韁。直播方也要提前連線連線嘉賓,保持對方信號暢通和連線流程的熟悉。
《農資與市場》傳媒的中部五省新商帶生機大會更是將連線嘉賓融進現場,更有現場感,更協調,更統一。
問題五:流量來自哪里?如何推廣?
流量,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
如何吸引觀眾,如何瞬間放大勢能,擊穿受眾?
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高招,企業都有很多群,群里轟炸,點對點分享,紅包預告,小視頻傳播等等。短暫時間內形成勢能。
我們在馬鈴薯產業云網商大會上,強調的是千群共振。前期的物料和內容準備好之后,就開始推廣傳播,立體全方位傳播。包括新建馬鈴薯群,推廣人員進入主流馬鈴薯群(互動),然后在官微開始推薯圈大會和薯說心聲系列文章,然后推廣大使(KOL)輔助推廣,會議前倒數第三天開始推直播鏈接,一時間都是馬鈴薯大會的內容和消息,形成了千群同頻共振,短期放大勢能的效果。
被業界譽為“BC一體化的直播”,這種+社群的直播,既有強關系,也有強互動、強裂變。
問題六:網絡的服務和銷售未來有沒有可能成為主流?
隨著5G時代的到來,農業現代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未來網絡服務和銷售作為線下的補充或者推手肯定將發揮更大的價值。
因為商業競爭習慣造成賽道擁擠,資源碾壓沒有技術含量,以小博大才顯價值。直播就是以小博大的地方。因為,在這里,沒有誰強大到不可戰勝,也沒有誰弱小到不可一戰。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知,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在線辦公、直播火了一把,但是想就此改變農資的經營模式,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深圳芭田某負責人認為,這次疫情,農資行業企業都在積極探索線上服務和銷售,加速催生了農資行業的互聯網化,也將成為推動農資行業智能化的一大契機。但是,由于農資銷售是基于農化服務、種植技術指導的一項較為復雜的買賣行為。目前,我國的種植戶以中老年人為主,他們接收網絡服務和銷售的能力不足,因此肥料產品的線上服務和銷售成為主流還需要一個過程。
疫情后,針對農資經營而言,線上的活動將變得頻繁,線下的活動將會更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