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智慧农业产业园 一个苹果卖到16元
10月28日清晨,在招遠市大秦家街道閆家溝村魯冠智慧農業產業園,露珠從“維納斯黃金”蘋果樹葉上滴落。果農穿梭在樹間,進行田間管理,期待著深秋的收獲。
“目前,‘80’果一個能賣到16元,而今年的產量預估是300萬斤。”閆家溝村黨支部書記陳德功從樹上摘下一個“維納斯黃金”蘋果。初升的太陽給蘋果又“鍍了一層金”,映照著陳德功的笑臉。
招遠市魯冠智慧農業產業園占地3000畝,主要栽植“維納斯黃金”“瑞香紅”等蘋果品種,產業園由招遠市大秦家街道閆家溝村黨支部牽頭引進社會資本建設。園區累計投資1.1億元,進行土地整理和以色列進口水肥滴灌系統一次性鋪設,并使用有機肥完成園區土壤成分改良等。同時,產業園配備無人機、遙控監督系統、果園機械等一系列智慧農業生產設備,實現生產機械化、智能化。
今年,招遠市積極推動“項目屬地+職能部門”共學共建聯動模式,助力農業科技理論成果轉化落地。大秦家街道工委和招遠市農業農村局黨組積極結對,針對魯冠智慧農業產業園發展前景和大秦家街道農業發展困境進行了實地調研。雙方中心組成員共同圍繞鄉村產業發展進行了主題集體學習,明確推進實施機械化、現代化智慧農場建設,打造農業人才引進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雙驅動人才振興模式等一系列共建措施。
“傳統蘋果種植,人力物料投入大、果品品質差、果農收益低,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小而零碎的地塊、過時的管理方式難以提高蘋果的產出率和優果率,市場競爭力弱。”大秦家街道工委書記李誠表示,魯冠智慧農業產業園的建設過程中,招遠市農業農村局安排農業專業人才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提出了非常具體的建議。工作人員利用無人機繪圖技術,對整個園區地形進行了高點分析,通過去高墊低的方式進行土地整理,新增有效土地500余畝。
因園區面積比較大,果苗栽植工作量大,閆家溝村民創新研發制作了蘋果栽樹機,起壟、栽苗、水肥一體化管路一次性完成,一天一臺機器可以栽植35畝。園區以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為發展方向,配備以色列進口的水肥滴灌系統、無人機及遙控監督系統、小型氣象監測站、病蟲害監測系統和農業生產機械整體設備等一系列智慧農業生產設備,實現了對果園地質、氣象、病蟲害管控、合理滴灌、施肥等情況的后臺數據分析,對園區生產進行精準指導。
為搭建市場營銷新網絡,魯冠智慧農業產業園以打造蘋果中的“愛馬仕”為目標,結合煙臺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和一系列叫響“煙臺蘋果”金字招牌的政策支持,以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品牌重塑打通銷路,占領高端市場。產業園營銷團隊依托微信小程序開發線上推廣,在杭州、上海等大城市高端奢侈品商場開設線下體驗,不斷增值“童味黃金蘋果”的品牌名片和產品影響力,形成口碑化傳播和規模化營收,‘80’果市場價16元/個。2023年產業園預計產果300萬斤,盛果期最高年產量可達1000萬斤,果園生產的蘋果外表光滑、色澤誘人、口感脆甜,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今年,大秦家街道成立了山青南村聯合黨委,覆蓋了閆家溝村、青楊堡村、榛家溝村、堡子村、滕家溝村5個村黨支部。借助中心村閆家溝的現代高效農業基礎優勢,積極突破各村產業發展的“瓶頸”,推動鄉村振興由“單打獨斗”向“合力作戰”轉變,努力推動基層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抱團發展、資源效益最大化,帶動周邊村民創業、就業、增收,建強了鄉村振興“共同體”。
優質的產品和暢銷的市場極大地增強了企業投資的信心。魯冠智慧農業產業園將以創建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為目標,通過推進“機器換人”和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打造空天地一體化智慧果園及招遠市智慧果園大數據中心。2023年追加投資2000萬元,著力建成綠色生態、高質高效、節本低耗、數據賦能、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智慧果園。
產業園的建設不僅為閆家溝及周邊村民增加了更多就業機會,培養了一批新型職業農民,也為閆家溝村村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使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實施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成為招遠市科技助推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綠色崛起的一次有益嘗試。(從春龍 宋朋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