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花生,大产业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于平平 2024/3/17 9:15:14
        “饱吃萝卜饿吃葱,不饱不饿吃花生。”        花生,一般指落花生,又名“长生果”,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性喜高温干燥,适宜气候温暖、生长季节较长、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壤环境,繁殖方法为种子繁殖。花生的品种类型很多,按特征特性可分为普通型花生、珍珠型花生、多粒型

        “飽吃蘿卜餓吃蔥,不飽不餓吃花生。”


        花生,一般指落花生,又名“長生果”,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性喜高溫干燥,適宜氣候溫暖、生長季節較長、雨量適中的沙質土壤環境,繁殖方法為種子繁殖。花生的品種類型很多,按特征特性可分為普通型花生、珍珠型花生、多粒型花生、龍生型花生。花生原產于南美洲,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我國約于16世紀引入,種植范圍非常廣泛,南起海南島,北到黑龍江,東至臺灣,西達新疆,除極個別省份外均有種植。


        一直以來,花生都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2023年、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特別強調要抓好油料生產,深入推進油料產能提升工程以來,作為我國主要油料與經濟作物之一,花生在糧油安全、農民增收、種植結構調整、食品加工和出口創匯等方面的戰略地位更是進一步凸顯。


        目前在我國主要油料作物中,花生種植面積位居第三,僅次于大豆和油菜籽,也是唯一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的油料作物。同時,我國花生的育種和種植技術在世界上處于先進水平,單產水平遠遠高于其他油脂油料作物。此外我國花生還具有適種范圍廣、種植技術成熟、加工技術領先、消費基礎牢固、國內產業鏈自主可控等優勢,是世界花生的第一大消費國和出口國。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更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花生制品也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養生選擇,帶動了花生產品的多次迭代。早期花生產品以花生的烘烤類產品為主,例如炒花生果、烤花生仁,也包括油炸花生仁等。后來逐步出現一些花生精深加工產品,例如花生油、花生醬、花生碎、花生奶等。目前市面上又出現了一些蘊含更高科技的產品,例如花生保健凝膠軟糖、花生蛋白粉、花生飲品、新型花生蛋白肉、零反式脂肪酸花生蛋白奶油、植物基酸奶、花生紅衣多酚等。技術進步推動花生產品的更新迭代,滿足更多消費者不斷升級需求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對花生的種植熱情。


3-1.jpg


        在種植區域上,從地理區域來看,我國花生種植區域主要分為7個自然區域,即北方大花生區,長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區,南方春秋兩熟花生區,云貴高原花生區,黃土高原花生區,東北早熟花生區及西北內陸花生區。其中以黃河流域及東北區域種植面積最為廣泛,具體到省份來說主要分布在河南、山東、吉林、遼寧、河北、湖北及廣東等地區,占全國花生面積的50%以上。


        按花生籽粒的大小可分為大粒花生、中粒花生和小粒花生三大類型。現貨流通中,一般將花生分為大粒花生和小粒花生,大粒花生以海花、魯花、徐州68-4等品種為代表,小粒花生以白沙系列為代表。


        按播種期不同,花生可分為春花生、夏花生和秋花生。春花生是指在立春至立夏期間播種的花生,屬短光照性較弱的早熟或中早熟類型農作物,全國各地均有種植。夏花生是指在立夏前后播種的花生。種植以一年種植兩季作物區域為主,如華中、華南、華北、華東等地,其他地方也有少量種植。秋花生一般在南方春秋兩熟花生區種植,主要分布于我國東南沿海各省,海拔較低地區的播種期一般在8月上旬;海拔較高地區在7月下旬播種,10月底至11月初收獲。


        按花生莢果和籽粒的形態、皮色等可分為普通型、多粒型、珍珠豆型三類。按生育期的長短分為早熟型、中熟型、晚熟型三種。早熟型花生:生長期為120—130天;中熟型花生:生長期為145天左右;晚熟型花生:生長期為165天左右。按植株形態分直立、蔓生、半蔓生三種。


        種植面積穩定在7000萬畝以上


        世界花生看中國。當前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從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自種植結構調整以來,2010—2021年這十余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和產量都是穩定增長的,2020年一舉突破7000萬畝的大關,2021年更是達到7208萬畝,面積位居全球第二。2010—2021年總產量也穩步提升,從2017年就突破1700萬噸,截至2022年底達到1833萬噸,占據世界第一位。


3-2.jpg


        全國花生種植面積前三名的省份為河南、山東與廣東,占全國種植面積及產量分別為48%、55%。河南、山東、廣東、遼寧、四川、湖北、河北、吉林、廣西、江西及安徽的種植面積均超過了200萬畝。其中,河南種植面積及產量、單產位居國內第一。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花生種植面積數據來看,自2004年起河南花生種植面積就居于國內首位,從2018年開始,種植面積穩定在180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500萬噸以上,單產穩定在300公斤以上。截至2022年底,河南花生種植面積達到1931萬畝,產量615萬噸,分別約占全國種植面積的27%、產量的34%。


        2022年減種兩成以上


        從數據來看,2020—2022年這三年我國花生面積都穩定在7000萬畝以上,但是2022年花生播種面積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全國花生播種面積為7026萬畝,與2021年相比減少182萬畝。其中,2022年河南省花生播種面積減少到1931萬畝。


3-3.jpg


        據福達花生網總編輯劉電基透露,2022年面積萎縮的原因有三:一是種植花生費工費力,尤其是2021年收獲季出現連續陰雨天氣,讓花生農戶吃盡了苦頭;二是種植成本高,價格一直低迷;三是受各地鼓勵種植大豆等政策的刺激,部分農戶選擇了種植投入少、收益相對更穩定的玉米、大豆。再加上2022年種植期干旱嚴重,病蟲害高發,使得我國多地花生播種面積萎縮,整體減少兩成以上。


        2024年有望再迎恢復性增長


        盡管2022年花生種植面積和產量有所萎縮,但減種一定程度上也奠定了2023年花生價格重返歷史高位的牛市格局。


據市場調研,2023年河南麥茬花生收獲期遭遇連續陰雨天氣,上市時間延后且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尤其是豫南產區受影響較大,導致國內花生整體小幅減產,產區花生庫存偏低,支撐花生價格震蕩走高,農戶種植花生收益增加,種植意愿增強,面積出現恢復性增長。


        雖說2023年河南花生種植面積增加幅度不及業內預期的20%,但整體來看,2023年國內花生種植面積還是出現了恢復性增長,主要來自河南、山東產區的面積恢復和吉林產區的新增面積。


3-4.jpg


        業內人士表示,花生種植面積天然存在著極大的彈性,價格高了,農戶就擴種,反之就減種或者不種。但是花生價格相比小麥、玉米抗跌,收益也相對穩定,相信2024年種植面積整體肯定是增加的,將穩定在7000萬畝以上,河南則有望突破2000萬畝,整體產業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