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肥:从特字入手,重塑竞争力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赵丹 2024/5/19 9:05:25
从少到多,从萌芽到百花齐放,水溶肥走过了推广到普及的历程,也实现了价格的平民化,昔日“王谢堂前燕”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水溶肥已经由软性需求转变为刚性需求,水溶肥的发展格局变了,企业的竞争策略也发生了变化。2023年,水溶肥的产量为180万吨,和2022年相比增长速度为4%,相比前几年平均7%的增长率,增幅明显减少。在“特肥大肥化”的趋势下,水溶肥好像变得越来越普通。如何重塑

從少到多,從萌芽到百花齊放,水溶肥走過了推廣到普及的歷程,也實現了價格的平民化,昔日“王謝堂前燕”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


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水溶肥已經由軟性需求轉變為剛性需求,水溶肥的發展格局變了,企業的競爭策略也發生了變化。


2023年,水溶肥的產量為180萬噸,和2022年相比增長速度為4%,相比前幾年平均7%的增長率,增幅明顯減少。


在“特肥大肥化”的趨勢下,水溶肥好像變得越來越普通。如何重塑水溶肥的競爭力,從而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和價值化?


繁榮之下有“暗流涌動”


和企業、經銷商聊天,普遍態度都是盛贊水溶肥速溶、水溶性好、易吸收、肥效快、施用便捷、促增產、降低投入成本等特性。


的確,從2010年進口水溶肥進入規模化應用之后,這種經過水溶解或者稀釋、葉面噴施、無土栽培、浸種蘸根、滴噴灌等用途的液體或固體肥料就開始走向繁榮。


產品備案數量增加


我國水溶肥按作用功效可以分為營養類水溶肥和功能類水溶肥。


營養類水溶肥主要是由大量元素水溶肥、中量元素水溶肥和微量元素水溶肥中的一種或者一種以上配制(這類產品目前一般大都只需要備案即可)。


大、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產品備案數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不少。


而功能類水溶肥,就是特指具有某項特殊效用的水溶肥。據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數據,截至2024年3月13日含腐植酸類水溶肥登記數量3358個,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的等級數量為3174個。


2-1.jpg


在所有登記的水溶肥中,又以水劑形態為主,其次是粉劑、顆粒劑(片狀顆粒、柱形顆粒)。


市場規模在攀升


隨著勞動力成本增加,環保意識增強,水肥一體化技術的發展,相關登記制度的簡化和完善,大型農場的不斷增加,水溶肥的需求也逐漸增長,相應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攀升。


2-2.jpg


種植戶及經銷商對水溶肥類產品的認知度及接受度也在逐步提高。有些經銷商倉庫里幾乎全是水溶肥產品。


在很多經作種植發達的區域,水肥一體化是基本操作,甚至即便是沒有水肥一體化設施,種植者也喜歡施用水溶肥。所謂,越接近收益的階段越舍得投入。


企業紛紛涌入水溶肥市場


天眼查數據顯示,水溶肥相關企業有13758家。但是,繁榮之下,我們也要看到行業的暗流涌動。


譬如,水溶肥行業正處于無序競爭狀態,沒有明顯的頭部企業,也沒有第一品牌。


許多大肥廠家紛紛將目光投向水溶肥領域,將水溶肥作為平衡大肥利潤的產品系列。大肥企業擁有成熟的分銷渠道,尤其是資源型企業,同時擁有一定的成本優勢,使其在水溶肥領域異軍突起。但是,水溶肥與大肥不同,需要一定的使用技術及大量的田間推廣工作,加之農戶對品牌的固有認知,導致許多大肥企業并未如預想中形成壓倒性優勢。


農藥制劑企業期望通過水溶肥尋求破局。今年,農藥“一證一品”政策落地已成定局,農藥產品數量將會急劇減少,許多制劑型企業將目光放到水溶肥或葉面肥市場,尋求新的出路。


進口品牌逐步國產化


2020-2023年,水溶肥產品的進出口業務受到極大影響,一些進口品牌甚至出現嚴重缺貨、有價無市的局面。相關人士指出,進口水溶肥受到影響的原因,不僅僅來自貿易風險,還有中國企業產品及自信心的提升。就進口水溶肥的銷售而言,花卉、園藝渠道相對穩定,銷量也相對固定;而農資分銷渠道的影響較大。


不僅為了產能,還為了更貼近中國消費者,部分外企已經開始本土化,采取投資建廠 、同中國企業合作共建品牌、貼牌生產等來應對貿易風險帶來的供應量減少。


目前,一些區域尤其是高經濟價值作物區,進口品牌影響力依然存在。高端水溶肥中仍以進口水溶肥為主。


2-3.jpg


增長速度在放緩


雖然水溶肥的登記、備案數量都在增加,但是從相關單位給出的2022—2023年我國主要特種肥料產量及同比增長率中我們可以看出,水溶性肥料在市場競爭中好像已經不占優勢。


2-4.jpg


據中化信數據,進出口方面,2023年進口水溶肥料繼續受到國產水溶肥料的沖擊,進口水溶肥料呈現穩中略降的態勢,水溶肥料進口量為9萬噸,出口量穩定在5萬噸左右。


國產方面,2023年水溶肥料生產保持著4%的增長速度,產量為180萬噸,相比前幾年平均7%的增長率,增幅明顯減小。主要原因在于:水溶肥料整體的價位偏高,在“特肥大肥化”的趨勢下,競爭力略顯不足;水溶肥料有特定的消費場景,如西北等缺水區域和具備水溶肥一體化設施的區域;我國水溶肥料施用中,90%為經濟作物,水溶肥的功能靶標性又不夠強。


原料價格逐步透明


近幾年,水溶肥原料價格越來越透明,尤其是近兩年來原料價格大幅波動,導致經銷商對水溶肥產品價格敏感度越來越高,對原料價格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加之一些小微企業無序競爭,導致水溶肥行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行業內卷嚴重。未來只有有自己特色或技術壁壘的水溶肥生產商才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


河北萌幫市場部經理胡珊珊認為,近年來,隨著大肥企業、農化企業等紛紛加入,“特肥大肥化”與“大肥特肥化”趨勢日益突出,水溶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倒逼企業尋求新的突破,或是新產品新技術開發,或是技術服務團隊打造,或是線上線下結合。未來,市場整合不可避免,企業間的合并、收購已然開始,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壓縮。


行業和企業的“溫差”


一邊是行業的不溫不火,一邊是企業的熱火朝天。


在行業的宏觀數據和企業的微觀感受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溫差”。


在中國進行水溶肥業務的外國公司主要有挪威雅苒、德國康樸、智利SQM、美國施可得、以色列海法、以色列化工集團等。


國內企業專業做水溶肥的公司,不僅有河北萌幫、上海芳甸、上海永通等企業珠玉在前,還有瑞豐生態等企業璞玉在后,據悉,瑞豐生態的水溶肥設計產能預計今年將達到39萬噸。


2-5.jpg


而一眾大企業更是顯示出了自己的實力和能力:云圖控股是水溶肥國際標準主起草單位和行業標準的制定者,憑借自己的原料、技術、品牌、渠道優勢在增效產品方面大放異彩;深圳芭田連續推出礦物質水溶肥、海洋系列水溶肥、芭田魚蛋白系列大量元素水溶肥等水溶肥料產品,在推動好肥功能化、服務價值化方面有自己的建樹;鄂中生態依托水溶肥原料(工業級磷酸一銨、磷酸二氫鉀)優勢,生產水溶性肥料……


企業都很看好水溶肥市場的消費能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被企業一致認為是推動水肥一體化技術發展的重要推手。


很多企業都在和大平臺商們一起尋找好的推廣模式及尋找讓產品上量的邏輯。


2023年7月27日,輝隆股份與雅苒簽署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高端水溶肥、營養方案推廣等方面深入合作。



如何重塑水溶肥的競爭力?


其實,我們在年初的時候,就提出了一個觀點:做產品,要么往上走,滿足更精準的需求,提供更有技術含量的產品;要么往下走,用自己的技術和資源優勢,做極致性價比產品;待在中間,沒有意義。


發揮原料優勢


在水溶肥生產企業中,有一部分是掌握著優質原料的企業。譬如:云圖控股、鄂中生態、海磷、好時吉等企業。他們可能會憑借在成本方面的優勢,用規模取勝,提供極致性價比的產品。


云圖控股復肥營銷中心特肥營銷公司副總經理黃華軍表示,未來在水溶肥上的發展規劃將遵循:利用自有水溶肥全球優質原料,參與制定水溶肥行業/國際標準,依托自主研發及國際國內合作,已擁有成熟的水溶肥增效核心技術體系;繼顆粒水溶肥于2023年銷售獲得倍增的基礎之上,2024年規劃是在水溶肥粉劑和水溶肥液體全面發力,當前正在升級/新增粉劑、液體設備及產能,預計年度達到30萬噸粉劑、20萬噸液體產能;依據水溶肥和特肥戰略,成立特肥營銷公司,全面推動增效水溶肥特肥發展。


大肥化、大田化是方向


即便是經作上的水溶肥剛需猶在,但是大部分企業已經把目光投注大田。


湖北鄂中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新產品研發部袁樂斌表示,近兩年,我國水溶性肥料主要朝三個方向發展:第一,高含量大量元素水溶肥的水肥一體化;第二,顆粒水溶肥在丘陵山區、干旱少雨地區經濟作物、大田作物的應用普遍化;第三,是液體水溶肥的功能化,一方面追求能適應現代設施農業輕簡、高效施肥,另一方面結合國情適應特殊地區對水溶性肥料的特殊要求。液體水溶肥主要應用在高端經濟作物,功能性要求比養分要求更多。


芭田股份品牌總監周嘉蕓指出,在減量增效以及雙減的大背景下,種植者對于肥料功能的多樣化需求明顯,以往多用于經濟作物上的水溶肥,現在在大田作物領域也呈現出部分替代普通肥料的現象,出現了特肥大肥化、特肥大田化的趨勢。


今年年初,比奧齊姆的顆粒水溶肥產品利豐田上市,也標志著比奧齊姆特肥產品的大肥化。比奧齊姆中國區技術部部長孔勇表示,特肥是解決實際生產中特殊需求的差異化產品。在應用端,特肥大肥化和大肥功能化是目前行業的趨勢。


高效化、專用化、功能化


更強調水溶肥的特殊效果和技術含量,是水溶肥企業的共同觀點。


譬如,提高產品的增效功能,以及一些新的活性物質功能的挖掘:增加抗逆性和低于非生物因素的脅迫;調節和改善植物體內水分,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運轉和使用;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屬性(如糖度、顏色);提高土壤的理化性質等。


“特肥大肥化”趨勢下,產品創新和技術升級將成為各大廠家爭奪水溶肥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芭田是推行“肥料+方法+設施”三位一體灌溉施肥新技術模式的企業,周嘉蕓表示,2024年,芭田將持續創新產品和升級技術,為農戶提供更多差異化的功能水溶肥產品。


胡珊珊介紹,萌幫將繼續踐行“研發領頭,四條腿奔跑,驅動雙輪戰車,實現多維共贏”的發展戰略。


瑞豐生態集團企劃中心總監梁天文則表示,在水溶肥料未來的規劃上,他們將從品類上不斷豐富包含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有機水溶肥料等在內的新型水溶特肥的發展。


袁樂斌介紹,鄂中生態依托原料、技術優勢開發葉面肥、功能型水溶肥;傾力打造大型大量元素水溶肥、顆粒水溶肥生產基地;加強與國內外功能性肥料增效研究單位技術合作,開發更多符合市場需要的高端功能型水溶肥產品。


業內很多專家則表示,肥料增效技術途徑向復合化、高效化、專用化、功能化、精準化和低碳化等方向綜合發展,更加重視學科交叉與融合、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結合。肥料施用技術向機械化、水肥一體化等省力化、精準化方向綜合發展。


中國農大教授陳清則認為,新型液體肥料原料來源可以更廣闊。陳清教授提出兩個觀點:功能性液體肥,通過工藝的篩選將生物刺激素應用到功能性液體肥;套餐施肥方案,應用到種植環節,肥料減施,結合套餐施肥,做到精準施肥,科學施肥。


每一個行業賽道開啟的都是無限循環模式,沒有永遠的勝利者,只有階段的領先者和持續的奮進者。這需要每一個參與者,開啟自我改善的無限循環,不斷迭代,持續成長。


水溶肥這個賽道上,開始,大家在基礎類產品上競爭;現在,大家在“基礎+功能類產品”上競爭;未來,基礎類產品只有部分企業能參與競爭,大多數的競爭會集中在功能類產品上來。除了資源,拼的是技術含量和產品效果。


行業普遍認為,水溶肥的市場依然巨大,目前的開發程度還遠遠不夠,還有更大的市場可供挖掘。至于每個企業要如何發展,如何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還需要每個企業自己去努力尋找,去鞏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