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相对平稳期,香蕉产业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胡晶晶 2022/5/15 10:15:23
香蕉属于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常绿大型单子叶草本植物。现在,蕉农种植的香蕉的祖先是野生的尖叶蕉和长梗蕉,起源于亚洲东南部(包括我国南部和西南部)湿热地区,其中马来亚及其周边地区为起源中心,而中国也是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古老国家之一。 目前,香蕉主要分布在东、西、南半球南北纬度30°以内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国家有130个,中美洲产量最多,其次是亚洲。 中国是世界产蕉大国,

香蕉屬于芭蕉科芭蕉屬多年生常綠大型單子葉草本植物。現在,蕉農種植的香蕉的祖先是野生的尖葉蕉和長梗蕉,起源于亞洲東南部(包括我國南部和西南部)濕熱地區,其中馬來亞及其周邊地區為起源中心,而中國也是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古老國家之一。

 

目前,香蕉主要分布在東、西、南半球南北緯度30°以內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國家有130個,中美洲產量最多,其次是亞洲。

 

中國是世界產蕉大國,香蕉總產量已居世界第2位,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云南、海南、福建、臺灣等省區。

 

香蕉為草本果樹,速生快長、投產年限短、產量高,可周年供應,經濟效益好,是蕉農的重要經濟來源,也是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的農業支柱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香蕉產業正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未來國產優質香蕉市場供應量將持續加大。


40.jpg

 

國內面積縮減,蕉農外遷

 

我國的香蕉產業發展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年至2013年,產業高速發展期。這個階段,我國的香蕉產業發展迅速,由房前屋后的零星種植變成上規模的產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78年我國香蕉產量只有8.54萬噸,此后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13年達1103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約達14.9%


第二階段:2014年至今,波動調整期。香蕉雖然是很受歡迎的水果之一,但由于其生長環境要求較高,香蕉葉片大、假莖質脆、根淺生,容易遭受風害,以及易發生病蟲災害,導致中國的香蕉種植面積在不斷地下降。2014年頂峰時期種植面積548.2萬畝,到了2019年減少到了495.5萬畝。

 

2014年以來,受氣候環境要求及土地資源約束,我國的香蕉年產量雖然整體仍呈現增長趨勢,但增速大不如以前。2014年我國香蕉年產量為1162.15萬噸,截至2020年的1151.3萬噸,增量89.15萬噸,年復合增長率僅約為0.23%。我國香蕉產量占水果產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5%

 

目前,我國香蕉產業已經進入了相對的平穩期。從生產地區看,由于環境氣候的要求以及土壤條件的約束,我國香蕉主要分布在南亞熱帶地區,其中廣東、廣西、云南、海南和福建是主要種植地區,此外貴州、四川等地也有少量種植。受生長環境影響,在我國香蕉擴種可能性極小,五大主產區的香蕉產量占全國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以上。經過不斷調整,我國香蕉產業已經形成了以廣西和福建為主的秋季優勢產區,以云南為主的冬季優勢產區,以及海南和廣東為主的夏季優勢產區。

 

品種方面,除福建產區主栽當地特色的天寶蕉外,我國各大產區主栽品類和品種趨同。近幾年主要栽培品類為香(芽)蕉和大蕉,香(芽)蕉主栽品種為巴西、南天黃、桂蕉1號、粵優抗1號等,大蕉主栽品種為粉蕉,其中,蘋果粉蕉(蘋果蕉)自2020年以來一路走紅,其一口咬下去軟糯香甜,還帶著淡淡的蘋果味,口感豐富,受到消費者廣泛關注。據悉,廣東高州、廣州、湛江、臺山、陽江,廣西南寧、崇左,以及云南、福建等產區均有蘋果蕉種植。


39.jpg


41.jpg


 

廣東省香蕉種植面積和產量一直排在首位,2021年種植面積為162.7萬畝,同比下降2.5%;產量穩中有增,約為479.7萬噸,同比略增0.2%。廣東省共有21個市(縣)種植香蕉,主產地為珠江口周邊區域、茂名市的高州以及湛江市,其中種植面積最大的是茂名,達到44.4萬畝,產量為174.3萬噸,其次為湛江,種植面積為43.2萬畝,產量為135.1萬噸。

 

廣西香蕉產量一直保持在第二名,2021年產量達到309.8萬噸,種植面積約為117.8萬畝。主要分布在靈山、浦北、南寧、百色、玉林、崇左等地。其中,玉林市種植香蕉約15萬畝,年產量約35萬噸。

 

云南開始大面積種植香蕉是2005年以后,每年以10多萬畝的速度迅速擴張,2020年云南香蕉種植面積達123.6萬畝,年產量197.6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17%,主要分布在紅河、西雙版納、普洱等滇南地區。

 

從圖中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海南省和福建省香蕉種植面積以及產量逐年減少。海南香蕉種植面積約46.6萬畝,年產量約116萬噸,主要分布在儋州、澄邁、三亞、東方等,其中澄邁縣香蕉收獲面積及產量均居海南省首位,收獲面積14萬畝左右,年產量為31萬噸左右。福建香蕉種植面積約17萬畝,年產量約45萬噸,主要分布在漳浦、平和、南靖、長泰、詔安、華安、云霄、龍海、廈門、南安、莆田、漳州和仙游等地區。

 

綜上我們不難發現,具體到各個主產區,香蕉的種植面積、產量和高峰時期相比都發生了較大變化。此外,國內香蕉企業開始在緬甸、老撾、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開展海外種植,其種植規模已達80多萬畝。而我國每年從老撾、緬甸、越南、泰國等國通過邊貿進口香蕉的總數量約為200萬噸,占海關和邊貿進口總和的60%65%。其中很大一部分進口香蕉,是由中國人投資種植,成熟后運回中國銷售。

 

國外自然條件優越,光熱條件適宜,像柬埔寨之前很少種植香蕉,本身沒有黃葉病,而且人工、地租較低。但海外種植也面臨著很多問題,比如,老撾的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找到有充足水源的地塊是種植香蕉的重中之重;在柬埔寨難找到合適的地塊,辦理相關的營業執照等相關手續很麻煩,而且沒有全程冷鏈物流,香蕉長途運輸面臨問題。

 

步入高成本時代,種植利潤被壓縮

 

中國市場香蕉需求量不斷上升,2019年市場需求量為1357.08萬噸,較2018年增長82.46萬噸。人均需求量也呈現上升的走勢。2018年香蕉市場人均需求量為9.13公斤;2019年中國香蕉市場人均需求量為9.69公斤。預計未來市場需求量將繼續上漲。


42.jpg

 

中國香蕉種植面積十分有限,相對于巨大的香蕉消費市場,香蕉生產仍然具有很大的生產前景。

 

但是近年來,我國香蕉生產成本逐年上升,已步入高成本時代,蕉農種植利潤壓縮,種植積極性降低。

 

如果不算租地成本的話,每年每畝香蕉的種植成本大約在6000元。其中,香蕉苗每畝種200株苗較為合適,成本約為800元左右;香蕉生長期需要多次施肥,澆灌也比較頻繁,再加上人工管理的費用等,這部分的成本幾乎都在5000元以上。

 

當然,不同區域、不同品種以及一代蕉和二代蕉成本和收益有明顯差異。比如,在農資投入上,廣西香蕉種植平均每畝地在2500元左右,其中肥料投入在2000余元(水溶肥占比90%,施肥以滴灌為主),農藥畝投入在400元左右;但是在云南地區,香蕉種植農藥畝投入相對較高。而且近幾年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農資成本也越來越高。


43.jpg

 

國內所有種植業都面臨著人工成本越來越高的問題。目前香蕉種植區承包戶和散工,越來越難找,越來越貴;裝工和挑工用工情況有緩和,因為都是職業的,且國內香蕉種植面積縮小。但是總體來說,國內香蕉產業普遍存在用工費用高、勞動力老齡化的問題,廣西人工早漲到了120/天以上。相對而言,東南亞各國的人工費用少了很多,如緬甸每天每人只需要30元左右。

 

除此之外,目前許多蕉農為避免香蕉感染枯萎病減產,一般種植兩年就更換土地,造成我國香蕉種植土地更換頻繁,增加了地租、平整、種苗、人工、管理等費用,導致我國香蕉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生產成本高就意味著造成香蕉種植利潤被壓縮。據廣東省農業信息監測體系數據,2021年香芽蕉畝均產量約為4200.0公斤,畝均成本為9275.9元,畝均效益為1570.1元;粉蕉畝均產量約為3012.3公斤,畝均成本為10211.1元,畝均效益為4062.9元;大蕉畝均產量約為3381.5公斤,畝均成本為5850.0元,畝均效益為2045.5元。


44.jpg

 

造成香蕉利潤下滑的原因,除了生產成本的提升,市場行情不穩定的問題同樣棘手。其中,供需關系是影響香蕉市場最主要的因素,供需矛盾一般通過價格平抑,香蕉是替代性非常強且平民化的水果,一旦蕉價超過消費者的心理預期,消費者就會減少購買量,轉而購買西瓜、蘋果等替代水果,替代水果產量和價格也影響香蕉市場行情。也因此,業內人士表示,香蕉價格在合理區間內浮動對產業發展是一件好事,價格太低或者太高,都不利于產業發展。

 

但是,市場因素不確定性易引起產地銷售價格大幅波動,難以隨成本同步上漲,是進一步導致蕉農的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蕉進口時常受到影響,價格有所回暖,但是田頭行情波動較大。

 

國內香蕉業內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不怕種得差,不怕種得少,就怕種錯時候(時候就是指的行情)。”行情最低迷的階段往往是各產區上市期“撞車”的階段,大量香蕉擁擠在市場上,造成走貨不暢,田頭行情波動較大,嚴重的甚至會造成產區滯銷。比如廣東省2021年下半年香蕉價格走勢呈“凹”形,第三季度末期至第四季度前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寒潮影響推遲上市,廣東、廣西產區上市期重疊,上市量較大;加之天氣炎熱,香蕉成熟速度加快,銷售壓力增大,田頭行情下滑,香芽蕉從出售均價3.7/公斤降至1.2/公斤。


45.jpg

 

當然,目前進口蕉優勢依然明顯,在品質和價格上優勢明顯,這也凸顯國內消費市場對優質香蕉需求旺盛和國產蕉生產不能滿足需求的矛盾。進口蕉表面上與國產蕉看起來差不多,但一旦催熟品質就高下立現,近年來進口蕉價格對國產蕉價格影響較大,通常出現同漲同跌情況。

 

跳出種植陷阱,種好、賣好是根本

 

國內香蕉產業的成熟度比較高,基本實現了標準化種植,很多蕉農都是具備專業背景、技術的人。

 

但目前香蕉的種植管理、采收以及采后處理依然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蕉農與果商時常被香蕉“跳把”問題困擾,種植管理過程中養分積累不夠充分,調節劑使用不當、噴霧不均勻,成熟前施肥過多,采后處理時催熟劑分布不均,溫度、氣體濃度、水分不均勻等都有可能造成跳把,影響外觀和銷售。

 

想要避免市場風險,跳出種植陷阱,種好、賣好才是根本。

 

標準化種植,提升品質,才是產業的未來

 

香蕉行業要持續全面地走標準化道路,就得在栽培管理技術上,實施選育良種、栽植組培苗、節水灌溉、合理疏植、施用有機肥料、噴施無公害農藥、香蕉套袋等高標準管理技術,全面提升香蕉品質,確保香蕉產品質量符合國內外市場準入標準,有效提高生產效益。


在病蟲害防治方面,一定要以預防為主,采用生物、物理等手段,結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綜合防治策略。目前多數蕉農采用優質脫毒種苗種植,重大病害如香蕉束頂病和花葉心腐病發病率減少,發生較多的為香蕉枯萎病、葉斑病、香蕉弄蝶、蚜蟲、象鼻蟲等病蟲害,應分類加強防治。比如香蕉枯萎病,這種病害是國內香蕉主產區最嚴重、最具毀滅性的病害。一旦香蕉產區發現這種病害就很難根除,對香蕉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降低了蕉農的經濟收入。香蕉枯萎病防治尤其需要重視預防手段的采用,如選栽抗病品種和健康脫毒苗,與其他作物輪作,重視隔離等。

 

此外,還要重視套袋前洗果,在香蕉要套袋之前充分噴施一至兩次殺菌劑、殺蟲劑和香蕉膨大類型的營養液,以免香蕉在套袋后遭受病蟲害的侵襲。同時使用一些葉營養液,可以讓香蕉較快的達到飽滿,還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香蕉果皮的顏色。

 

在植物營養方面,要平衡營養,重視土壤健康管理。此前 ,蕉農為滿足香蕉生長需求和達到高產的目的而大量施用化肥農藥,加劇了土壤酸化、微生物群落多樣性顯著減少等問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注重土壤養護,多施有機肥、微生物菌劑等產品。在改善土壤環境之外,還可以誘導田間微生物區系發生變化,并人工誘導出抗病土壤,減少種植過程中的農藥投入,提高產品品質和安全性。比如,廣東省中山市研究的香蕉枯萎病預防有效措施,其中就有增施有機肥和微量元素,經對比,試驗田的香蕉可降低7%發病率,經硅酸鈣處理的可降低14%發病率。

 

在走訪市場時,一位廠家業務員告訴筆者,由于蕉農收益降低,大多數蕉農對于高價格的有機肥類產品使用率并不高,但會選擇成本較低又有一定改良效果的有機肥。我們相信隨著香蕉產業穩定回暖,土壤改良類產品使用一定會迎來大的發展機會。

 

市場也涌現很多經銷商針對香蕉這一作物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比如,力天農業葛旭2005年開始做香蕉服務,服務的基本上都是1000畝以上的大戶,他探索出了一套種植方案,肥料投入在1500元左右,農藥畝投入300元左右,降低了生產成本,還能提升收益;廣西華成植保從成立就一直專注香蕉,為蕉農提供最全面的植保技術和營養方案,香蕉上的解決方案已經非常成熟。

 

由于進口蕉競爭、綠色消費需求旺盛以及土地可持續利用瓶頸等疊加因素影響,不斷提升香蕉品質成為蕉農共識,未來香蕉生態種植將成為趨勢,綠色技術和高效有機菌肥使用將更普遍。


46.jpg

 

錯峰上市是規避“爛市”風險的關鍵

 

錯峰上市被業內認為是規避“爛市”風險和確保收益的關鍵。對于蕉農來說,盡管行情有時不盡如人意,只要把握好賣果時機,還是大有可為。因此,建議蕉農在調整上市時間上,參考并盡量錯開其他產地的上市高峰時間。

 

想要錯峰上市,蕉農就要多關注其他產區的情況。比如國外產區,因為近年來出現進口蕉在長時間內依然占據中高端消費市場,國產蕉與進口蕉同漲同跌的現象,進口蕉價也是影響國產蕉價的重要因素。

 

此外,蕉農還要密切關注天氣的變化,如果氣溫高,香蕉肯定成熟得快,那么上市會導致集中上市,氣溫低,相應的成熟要慢,上市的時間就會比較晚。要關注天氣的變化,然后調整上市時間。

 

完善采收及采后處理技術

 

香蕉是典型的后熟性水果,采摘之后要經過一段時間分級包裝,冷鏈貯存、配送,到達目的地還必須經過人工催熟,幾天之后才可以上市銷售。因此,采收問題一直都比較困擾蕉農。比如采收時間的掌控,不是收早了就是收遲了,導致采收后的香蕉在存放或是在運輸時很容易出現機械損傷現象,從而致使香蕉的商品性大打折扣。

 

國外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如厄瓜多爾的現代化香蕉種植園,已經普遍采用了香蕉的無傷索道采收系統、保鮮包裝系統和無縫隙冷鏈勻速系統,包括香蕉采摘后的落梳、修把、清洗、分級、保鮮、包裝、冷鏈運輸等內容,產后商品化處理量幾乎達到100%

 

現在國內香蕉產業也十分重視采收和采后技術。譬如,晟華農業打造香蕉全產業鏈,對農場生產種植鏈,采收、分級包裝鏈,預冷運輸鏈,貯存后熟加工鏈四個環節進行雙向把控。比如采收后水快速預冷至1314℃,在1314℃冷藏青蕉,然后提供最佳的催熟條件(催熟環境溫度控制在1820℃,果實溫度在1418℃;環境濕度9095%;乙烯濃度在盡可能低的水平;暴露于乙烯的時間盡可能地短;充分的空氣循環及換氣,控制二氧化碳濃度〈1%),可以提高香蕉催熟效果,延長貨架期。


47.jpg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