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增强粮食供给保障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和“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為我們農業科技工作者2025年的工作重點指明了方向。
受耕地和水資源約束,目前我國依靠擴大面積增加糧油產量的空間較為有限,產能提升的主要途徑是依靠農業科技進步提高單產,而且我國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的潛力也比較大。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玉米、大豆、油菜平均畝產仍有提升空間。在不同地區,受種植制度、栽培模式、技術到位率等因素影響,也同樣存在明顯單產差異。因此,通過突出“大面積”(整個鎮或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四良”融合、關鍵環節和主體帶動,盡快提升單產水平。
小麥是我國的兩大口糧之一。2024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突破1.4億噸,進口小麥1101萬噸。未來10年,我國小麥播種面積呈穩中略降趨勢,消費總量呈穩中略增趨勢。國內供需格局處于緊平衡的狀態,打破小麥產量限制屏障,提高小麥產量潛力是今后小麥育種工作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是保障未來糧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需要。當前,我國小麥生產面臨的挑戰主要有:缺乏優質專用、節水抗旱、綠色多抗等重大品種,新一代生物育種技術的實用化應用、高效精準栽培和綠色生產關鍵技術配套集成、全產業鏈種業科技融合發展等。因此,需要加強現代種業創新體系建設,大力推動種業科技創新,發掘優異資源,培育重大自主品種,加強高效精準栽培和綠色生產關鍵技術配套集成,強化新一代生物育種技術的應用,全鏈條創新種業科技能力建設,轉型升級小麥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用科技支撐小麥產業可持續發展。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始終堅持“頂天”“立地”相結合,瞄準國際農業科技前沿,緊扣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需要,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在農作物遺傳育種與農業生物技術等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培育出了世界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小麥品種“碧螞1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遠緣雜交小麥良種“小偃6號”等重要科技成果,在黃淮麥區大面積推廣達20多億畝,增產小麥1000多億公斤。
今后我們將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積極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緊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綠色發展理念,攻克生物育種的關鍵技術,培育綠色多抗、優質強筋的突破性品種,通過“政府推動下,以大學為依托,以基層農技力量為骨干,以試驗示范站為平臺的多元協同農技推廣模式”加速突破性品種在黃淮麥區的推廣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輻射,為農民增產增收和國家糧食安全生產貢獻了西農力量。
來源:中國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