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代
轉眼間,2023年已經接近尾聲,又到了復盤的時候。
可以說這一年是充滿挑戰和變革的一年。
有人說,今年更難了,行情捉摸不定,旺季降價,淡季漲價,市場周期縮短,基層經銷商囤貨量越來越少,企業不得已壓縮整個生產周期,導致成本優勢蕩然無存。
但是其實每一年都處于最好的時代,就看你的能力能不能與之匹配。
我們與業內人士交流發現,很多廠商都取得了突破性發展。
這一年,國產農資產品崛起。
更多的企業專注產品的功能化、服務的專業化。
肥料企業在思考如何根據市場的需求更好地減肥增效,如何給農民提供更優質的、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幾乎所有的肥料企業都在做不同定位的增效肥、功能性肥料、作物專用肥等。
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病蟲草害抗性問題,農藥企業紛紛發力新化合物創制。2020年至今獲得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農藥通用名技術委員會批準或臨時批準的中國創制農藥有24個(不完全統計),幾乎占據所有獲批農藥的半壁江山。
這一年,肥料、特肥企業界限越來越模糊。
“特肥大肥化、大肥功能化”讓特肥和復合肥的界限模糊起來,磷復肥會上我們看到有更多的特肥企業參與進來,幾乎所有的復合肥企業都在做強功能化。藥肥的快速發展,讓農藥企業與化肥企業、特肥企業之間的界限模糊了起來,紛紛開始布局藥肥、特種藥肥。
這一年,各地千萬級農資零售商崛起,渠道更加多元化。
“特色作物+技術服務”催生了千萬級大零售商。為了更好地服務,廠家既保留傳統渠道又支持直接服務大戶。素有爭議的電商似乎也日漸明朗起來,有的捋清楚了線上線下的邏輯順序,線上直播銷售,線下經銷商核銷提貨,只要做好利潤分配,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可能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一年,農化行業技術、流程的變革振奮人心。
為了提升生產效率、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縮短產品研發周期、降低運營成本、降低產品不良率,我們農化行業中的黑燈工廠、智能工廠等智能智造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祥云股份、安道麥、巴斯夫、三寧化工等企業出現在工信部公布的《2023年5G工廠名錄》中。
這一年,農化企業加速出海,搶灘全球市場。
我國農化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無論是技術還是產品質量,都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一些實力雄厚的農化公司不斷突破技術壁壘和嚴苛、復雜的法規體系走向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中,不少中國農化產品以可靠的質量和穩定的供應能力受到廣泛的認可。2023年1―10月,我國農藥、化肥出口量增長十分搶眼。
……
這些都是2023年我們農資人來之不易的亮麗成績。
至于農資人是如何創造出奇跡的,不妨跟隨我們年度盤點的腳步,看一看有哪些可以讓你眼前一亮的做法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