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黄化病防治技术!
獼猴桃黃化病由缺鐵、根系發育不良、蟲害、板結、根結線蟲病等因素引起,常見的主要為缺鐵性黃化、根系發育不良。
防治措施有以下幾種:
注意合理施肥澆水:要大力推廣平衡施肥技術,做到氮、磷、鉀配合施肥,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配合施肥。偏堿性土壤要注重增施有機肥料。盛果期樹每畝每年追施腐熟有機肥8000到1萬斤,結合深翻改良土壤。大行種植三葉草,小行進行秸稈覆蓋,不斷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使之達到2%以上。在pH值達7.5以上的堿性土壤中,建議株施硫黃粉或8%醋酸液2斤,適當降低根際的pH值。每年生長前期化肥的施用,應以硫酸銨或尿素等銨態氮肥為主,少用硝態氮肥和碳酸氫銨。
土壤追施鐵肥,應與腐熟有機肥及腐殖酸肥混合施用。春季萌芽時追施螯合態鐵肥如葉綠靈、黃葉必克等,株施30~50克。也可生長季從展葉開始,葉面噴施氨基酸鐵肥或螯合腐殖酸液肥及含鐵元素的稀土微肥,全年至少噴施5~6次。
改大水漫灌為小畦分灌,避免過量灌水,謹防積水。有條件的可采用滲灌或滴灌技術。
嚴格控制產量。盛果期樹每畝產量以2000~2500千克為宜,嚴防負載過量,以保持健壯的樹勢。
對癥防治。對根系因病理因素誘發的生理缺素癥黃化樹,要盡快治療根部病害。在剪除病根、刮除病皮的基礎上,選用5%菌毒清100倍液涂沫病疤,并噴施5%菌毒清200~3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等量式波爾多液,交替使用,灌根2~3次。
對根結線蟲病誘發的缺素黃化樹,應選用10%克線磷、克線丹顆粒劑,每畝用量3~5千克,或40%毒絲本乳油800倍液噴灑處理根際土壤,殺滅根結線蟲,結合剪除病狀須根,盡快恢復根系的生理功能。
蠐螬等為害須根被啃食引起黃化的,4月份用毒死蜱(施肥槍灌注)加綠(白)僵菌劑灌根,相隔20天再灌根1次。
獼猴桃根腐病防治有方法
獼猴桃根腐病一般4月開始發病,7~9月份是嚴重發生期,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果園時有發生。
農業防治:①培養無病苗木。獼猴桃育苗在多年種植禾本科植物的無病地進行,施肥以充分腐熟的廄肥或餅肥為主,當PH值大于8時,不能栽培,須經改良后使PH值呈中性或弱酸性后再栽培;②在新建園時,清除土內所有植物殘體;③切忌大水漫灌或串樹盤灌,有條件的,可用噴灌或滴灌;④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園,在長時間降雨或大雨后,要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⑤合理負載。有些因留果過多或使用大果靈,使果樹嚴重超載,引起樹勢衰弱,抗性下降。
藥劑防治:對已感病的成齡果園,可用0.8%菌立滅300倍或40%多菌靈400倍灌根,每樹灌2~3公斤藥液,每隔15天灌一次,連灌2~3次,均能抑制根腐病和提高獼猴桃單株產量。發現病株時,將根頸部土壤挖開,刮除病部及少許健全部分,并用0.1%升汞消毒后,涂上波爾多漿,半月后換新土蓋上,刮除傷面較大時,要涂接蠟保護,并追施腐熟水糞,以恢復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