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洗牌下的2021年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新媒体 2021/12/13 11:22:24
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疫情、极端天气影响,自然资源和产品价格波动、农副产品价格不及预期,原料产品涨价惊心动魄,可以说环境瞬息万变,行情跌宕起伏,难以预料。与此同时,能耗双控和原材料短缺的当下,很多企业没有赶上节奏,错过最佳的采购期,经营状况难以为继,面临淘汰风险。这一年,真正的大洗牌拉开序幕。 2021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呢?不陷入“涨价”漩涡20
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疫情、極端天氣影響自然資源和產品價格波動、農副產品價格不及預期,原料產品漲價驚心動魄,可以說環境瞬息萬變,行情跌宕起伏,難以預料。與此同時,能耗雙控和原材料短缺的當下,很多企業沒有趕上節奏,錯過最佳的采購期,經營狀況難以為繼,面臨淘汰風險。這一年,真正的大洗牌拉開序幕。 
2021年即將過去,回顧這一年,有哪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呢?

不陷入“漲價”漩渦

2021年五六月份開始,農資產品平均漲幅達到了70%-80%,其中,化肥價格長期保持在近十年的歷史高位,市場行情上漲幅度之大、周期之長,超出了很多人的預判,高漲的價格讓人聞風喪膽,“漲價”成為農資人見面必談的熱門話題和熱詞。
從農資生產端來看,氮肥從原一千六百多元每噸漲到三千多元每噸,漲幅近2倍。黃磷從一萬五千多元每噸最高漲到七萬多元每噸,漲幅接近4倍。鉀肥從一千七百多元每噸漲到四千多元每噸,漲幅接近1.5倍。農藥方面,草甘膦、草銨膦、甲維鹽、阿維菌素等大宗類產品均有不同程度地上漲。
而從消費端來看,因為國際形勢、疫情影響及近幾年主要經作種植規模的擴張,經濟果品、蔬菜等普遍出現了供大于求的情況同時受農產品周期性價格的變化,導致農產品價格普遍低迷農民生產經營困難,投入農資產品的積極性不高,導致農資下游漲價難。也就是說,上游生產端原料成本前所未有上漲,下游消費端價格漲不上去,農資成本傳導十分困難,中間商利潤被壓縮,導致農資渠道壓力極大。
總結一句話,上游漲價缺貨與下游價格低迷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劇了行業不確定性,淘汰賽進入新階段,一部分不規范的企業將在這輪風暴中消失,優秀的企業必須從各個方面強化應對危機的能力,他們順勢而為,不斷鞏固資源和技術,保持企業的穩定性和戰斗力。
實際上,對此次漲價,很多人都想知道真正的拐點在哪?
據悉,相信隨著疫情的平復和國家相關政策的有力調控,高漲的行情形勢會回歸理性,良性運轉,價格會平穩下來。而企業千萬不要一味地陷入漲價的漩渦中,要趁此機會修煉內功,升級產品,放平心態,強練內功,做好自己的主業。千萬不要靠噱頭吸引眼球,因為這都不是長久之計。企業要想長久發展最終還是靠產品效果,看誰能為農民解決更多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在洗牌過程中存活下來。

產品力才是驅動力

原材料的價格暴漲推動農資產品價格水漲船高,倒逼企業拋棄概念性營銷,回歸本質,關注產品價值,去踏踏實實地做產品。所以說,越是競爭白熱化,產品越是能顯得重要。
在市場上,產品才是企業征戰市場的神兵利器。只有不斷創新產品,讓產品定位適應市場,才能讓企業在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將產品運用出獨特優勢,才能無往不利。
2022年行業一定會進入調整期,產品創新成為企業決勝市場的重點,將常規產品在成本上做到最低,新型產品在功能上做到顯著將是很多企業的訴求。
實際上,目前市場上不缺好的產品。現在農資產品登記證總數多,產品種類也非常多,競爭越來越大。以農藥行業為例,截至2021年4月30日,農藥登記證數量42365個,這些產品市場上已經夠用了,但是能解決問題的好產品非常缺乏。那什么是好產品呢?好產品會說話,一個好的農資產品只有也必須讓種植戶賺到更多的錢,讓經銷商賺得盆滿缽滿,才稱得上是好產品。
走訪中,我們也了解到,現在每一款好產品都是企業不斷通過“前期研發創新、中期試驗實踐、后期示范推廣”而來,良苦用心可見一斑。正是本著這樣的態度,才造就了市場上眾多精益求精的產品。
總而言之,有核心技術做支撐的好產品永遠是企業洞穿行業和市場最鋒利的武器,企業必須要不斷創新產品,讓產品定位適應市場,始終堅信好產品做背書,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具體到產品來講,明年那些高含量高價位的復合肥會淡出C位,低含量的功能性專用肥將成為競爭的主戰場,具備土壤修復和補充中微量元素的鈣鎂磷肥等將成為主戰場,功能性肥料將迎來大機會。農藥類高性價比的化學農藥、生物農藥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將迎來春天。

堅持長期主義

最近幾年,焦慮一直是行業的共識,引發焦慮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過于急躁 :急著看到成果,急著想要達成目標。不過,2021年太多的意外,讓我們開始冷靜下來,意識到越是急,目標往往越難實現;越著急就越失望,越失望就越焦慮。
就像現在很多人都渴望快速打造一款爆品,著重描述“爆”這一結果,卻淡化了艱苦的過程,讓很多人誤以為打造爆品是容易的。但一個好產品的誕生,用十月懷胎來形容是不為過的,不斷地迭代,不斷地優化,非但沒有想象中的那般輕松愉快,有時候甚至很痛苦。實際上,一款爆品是將極致的產品力滲透到每個環節,堅持長期主義,才能打動客戶,引爆產品。
也就是說,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你會發現和你同臺競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競爭的人就很少了。因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長遠的打算。如果你做到了,成功的幾率也會大一些。
對我們行業來講,行情大變動下,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長期主義的重要,要報以長期主義的眼光來看待今年變幻的局勢,練好內功,做好自我升級。
堅持長期主義,短期內也許看不到效果,但時間越久,就會越來越輕松。采訪中,住商肥料青島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張同磊表示,我們不能以取得一場戰斗或者一場戰爭的勝利而自滿。企業要想長遠穩定發展,還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確定性”,這個“確定性”就是核心競爭力,要堅持長期主義,堅守品質信仰,深耕好自己的主賽道,體現在產品上就是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只要二者都做到極致,就能不斷生出應對現在和未來戰爭的勢能。
所以說,做產品并非一朝一夕,要長期堅持,長期做研發,做示范,做田間應用,在不斷地日積月累中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構筑利益共同體

越是艱難的時候,企業和渠道商越要抱團取暖,跨過寒冬。
在我們的調研過程中,很多制劑企業在漲價面前對下游表示不漲價,他們表示,特殊時期,他們恪守承諾,與渠道商一起風雨共擔。
據了解,在今年特時期,很多企業非常注重渠道建設,他們有些圍繞零售商打造標桿,重點對零售商進行產品和技能服務的培訓,助力他們能結合當地種植作物進行深入服務,以此來加強彼此間的合作黏性。與此同時,他們也打造標桿代理商,這樣做,不但在特殊時期傳播了企業文化,推廣產品的應用方案,也建立起和地方區域種植的鏈接橋梁,打通農業農資最后一公里。
未來的農資行業,更先進、更科學、更專業將是發展方向。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就要求企業更加重視研發和應用,因為這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根本。相信未來的廠商關系也會逐漸的簡單和明晰,他們將會以共同的理念和更加專業化的產品技術,攜手并肩,一起致勝未來。

致力于農服

當不確定性成為未來行業的常態時,農業服務越來越得到重視!
眼下,健全農業專業化服務體系已經成為很多企業的目標。重要的是,在土地流轉、土壤修復、減肥增效和鄉村振興等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下,農民已經分為三類:第一類自己種地的農民,我們用傳統的經銷商去服務他們。這類用戶希望自己種地、自己收糧;第二類是托管種地的農民,特點是年紀偏大,對農村具有非常深的感情,需要糧食,但是年齡和體力跟不上。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加劇,這類用戶會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新的營銷服務模式,通過農業托管服務來給他們提供幫助;第三類是把土地外包、流轉出去的農民,這部分農民的特點把自家的土地承包出去收取一定費用,自己外出打工,不需要糧食。后兩類農民的需求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
正是因為這些,國內農資行業一些大企業開始布局農服版塊,比如云圖控股,從2017年開始著手布局農服板塊,目前已成為集團的核心戰略板塊之一。迄今為止,豐云農服已經在全國建立了570多家縣級農服中心,2022年的目標是建立1000家縣級服務中心、10000家以上村級服務站。
可以預見,未來行業的發展,服務力將是考核企業最重要的標準,想要做到行業的高精尖企業,服務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深度聚焦作物,有技術服務實力的企業才能走得更穩,更長久。

不平凡的2021年即將過去,2022年將充滿了無限的想象力。希望廣大農資從業者順勢而為,放平心態,在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上下足功夫,保證資源的穩定。不斷打造企業的綜合 競爭實力,把握機會實現發展。

(注:《農資與市場》傳媒原創文章,轉載需標注作者和來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