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缺什么肥?别再搞不清!对照图片,一看就懂!(附加近日病害症状与防治)
玉米肥料不足,則會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如果不及時補充,會導致玉米生長受限、抗病蟲能力下降、甚至減產等,因此,要予以重視。那么,玉米缺乏什么肥?都有什么表現?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一、氮素
1、缺氮:初期癥狀是晴天的中午葉片卷縮,葉色灰暗,進一步加劇,下部葉片從葉尖開始沿著中脈向葉片基部逐漸失綠干枯,此時,再不采取措施,那后果就。。。
2、超氮:葉片濃綠,植株高大,但后果很可能是。。。
3、施肥:這項措施很多資料早就有介紹,玉米8片展葉前、抽雄前,千萬不能缺。
二、磷素
1、缺磷:葉片紫紅色,根系發育不良,植株矮小
2、超磷:直接導致鋅、鐵等元素的吸收
3、施肥:底肥不能少了磷肥,小喇叭口期前后結合噴藥葉面補充磷素效果會很好
三、鉀素:
1、缺鉀:從下部葉片的葉尖葉緣開始向里面蔓延,焦枯;植株矮小,雌穗禿尖
2、超鉀:導致鈣的吸收,后果也會很嚴重
3、施肥:底肥為主,否則,小喇叭口期之前得適量補充
四、鋅素
1、缺鋅:新葉基部開始,沿主脈發展,失綠白化,根系發育不良
2、超鋅:鋅是微量元素,太多玉米也受不了
3、施肥:苗期噴施最佳
五、硼素
1、缺硼:莖頂端生長點受損,花粉發育障礙,導致雌穗異常
2、超硼:直接造成葉片中毒
3、施肥:底施,小喇叭口期前后再噴一遍會更好
六、鈣素
1、缺鈣:影響細胞分裂,造成莖頂端生長點發育障礙,葉片扭曲難以展開
2、超鈣:鈣和鉀是一對冤家,鉀多了抑制鈣的吸收,鈣多了抑制鉀的吸收,但生產中鈣很少會多
3、施肥:苗期噴施即可
七、鐵和鎂
1、缺鐵:葉片沿葉脈縱向失綠,新葉尤為嚴重
2、缺鎂:葉片沿葉脈縱向失綠,但失綠條紋時斷時續
3、施肥:苗期噴施
八、硫
1、缺硫:上部葉片首先顯現褪綠、黃化
2、施肥:底施硫酸鉀型復合肥或其它含硫肥料
近日高溫高濕,警惕玉米褐斑病發生,務必做好這5點!
“玉米葉片發黃,上面布滿斑點,這是怎么回事?”近期有農民朋友咨詢。這種情況極有可能是玉米褐斑病引起的。此病可造成玉米減產10%-20%,嚴重可達40%。
目前各地玉米已陸續進入拔節期,同時,7月中旬以來高溫多雨的天氣大大增加了玉米發生病蟲害的幾率。需要農民朋友們注意的是,現在是玉米褐斑病等病害的易感時期。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來在我國發生嚴重且蔓延較快的一種玉米病害。該病害在全國各玉米產區均有發生,其中在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省危害較重。
怎么才能有效防治玉米褐斑病呢?
1.褐斑病的癥狀表現
玉米褐斑病通常發生在玉米葉片、葉鞘及莖稈,先在頂部葉片的尖端發生,以葉和葉鞘交接處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
最初為黃褐多功能或紅褐色小斑點,病斑為圓形或橢圓形到線形,隆起附近的葉組織常呈紅色,小病斑常匯集在一起,嚴重時葉片上出現幾段甚至全部布滿病斑,在葉鞘上和葉脈上出現較大的褐色斑點。
發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葉細胞組織呈壞死狀,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葉局部散裂,葉脈和維管束殘存如絲狀。莖上病多發生于節的附近。
“玉米褐斑病的致病菌為玉蜀黍節壺菌,該菌喜高溫和高濕。7、8月份若溫度高、濕度大,陰雨日較多,有利于發病。 ” 安徽省農科院玉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世濟研究員介紹,在土壤瘠薄的地塊,葉色發黃、病害發生嚴重;在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塊,玉米健壯,葉色深綠,病害較輕甚至不發病。一般在玉米8—10片葉時易發生病害,玉米12片葉以后一般不會再發生此病害。
2.為什么會發生褐斑???
土壤中及病殘體組織中有褐斑病病原體菌;首先,高感品種連作時,土壤中菌量每年增加5~10倍;其次,施肥方面,用有病殘體的秸稈還田,施用未腐熟的廄肥堆肥或帶菌的農家肥使病菌隨之傳入田內,造成菌源數量相應的增加。
玉米5~8片葉期,土壤肥力不夠,玉米葉色變黃,出現脫肥現象,玉米抗病性降低,是發生褐斑病的主要原因。
空氣溫度高、濕度大。夏玉米區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若陰雨天多,降雨量大易感病。
3.怎么防治褐斑病?
1、選用高產抗病品種,實行3年以上輪作。
2、合理密植,提高田間通透性。玉米大穗品種3500株/畝,耐密品種不超過5000株/畝。
3、加強田間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適時追肥。一般可在玉米4-5葉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10-15kg/畝。中耕除草,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植株抗病力。
4、玉米收獲后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組織,及時深翻土壤。
5、做好藥劑防治。過去發生褐斑病的田塊,在玉米4—5片葉期,用三唑酮類或戊唑醇等防治真菌藥劑葉面噴霧,可預防玉米褐斑病的發生。
玉米初發病時立即用三唑酮類或戊唑醇等防治真菌藥劑進行噴灑。根據目前多雨的氣候特點,噴殺菌藥劑應2—3次,間隔7天左右,噴后6小時內如下雨應雨后補噴。
他提醒到,在積極防治的同時,農戶對發病的田塊或長勢弱的田塊,應該及時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或噴施葉面肥,促進玉米生長,減輕病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