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助力特色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
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智慧農業逐漸代替傳統農業,農業生產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比如環境信息感知方式發生轉變,傳統方式使用的是人工測量、手寫筆記,現代方式使用的是智能感知、手機查看;生產現場設備控制方式發生轉變,傳統方式使用現場控制且需要人員值守,現代方式運用遠程控制且無人值守。
那么,智慧農業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對特色種植產業發展有什么作用?這篇文章來告訴你。
智慧農業的深度內涵
智慧農業是農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智能技術,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要素,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智能裝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設備,與農業深度跨界融合,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個性化服務的全新農業生產方式,是農業信息化發展從數字化到網絡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級階段。
為什么要發展智慧農業呢?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智慧農業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智慧農業利用信息技術、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和升級,使農業生產更加高效、精準、可持續。發展智慧農業的主要優點有: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產品質量、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同時,智慧農業還具有使農業生產領域智能化、經營領域多元化、服務全方位信息化等優點。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支持,智慧農業將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農業的不同內容
目前,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智慧農業也已經不只是存在于政策層面,像一些智慧農機、物聯網、大數據監測系統已經大量投入使用,在高標準農田里各類先進設備更是隨處可見。那么,智慧農業具體包括哪些?
智慧農業機械設備
在智慧農機的進化中,不同作用的機械很大程度存在不可替代的功能。現在的智慧農機主要包括種植管理、收割機械設備,如智能化種植機(單行藥材穴播機、芹菜育苗機、蔬菜播種機、菠菜油菜種植機、胡蘿卜芹菜精播機、白菜種植機、蠶豆播種機、葉菜種植機、育苗機)、智能化收割機(小麥收割機、玉米收割機、葉菜收割機)、智能化噴灌機、智能化拖拉機,以及自動化噴灌系統、智能溫室控制系統、農用無人機等。
智慧大棚
設施農業作為已經普及的新型種植方式,也在不斷地演變,從傳統大棚到智慧大棚,為我國的反季水果蔬菜種植、保障市場不斷供發揮了巨大作用。
智慧大棚應用的主要技術包括物聯網技術(通過物聯網技術,智慧大棚能夠實現環境參數的實時監測和數據的采集,為后續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傳感器技術(傳感器技術是實現智慧大棚的關鍵之一。通過安裝土壤濕度、溫度等傳感器,能夠實時監測土壤狀況,為植物生長提供最佳條件)、自動化技術(智慧大棚采用自動化技術進行環境調控,如自動灌溉、通風等,大大減少了人工干預和勞動強度)、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為智慧大棚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能夠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深度學習和挖掘,為生產決策提供依據)。
智慧大棚具有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節約資源和能源、節省人力和降低勞動強度、穩定生產質量、降低生產風險和損失、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增加生產收益和經濟效益的優點。所以,智慧大棚在未來的發展中將具有廣闊的前景。
智慧農業系統
智慧農業系統包括了總體結構的分布規劃,以及設備檢測采集數據的系統。檢測采集數據是通過對動植物、土壤、環境等從宏觀到微觀的實時監測和采集,提高對農業動植物生命體本質的認知能力、農業復雜系統的調控能力和農業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達到合理使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的目的。
一般的程序是通過接觸端傳感器搜集數據,通過傳感器反饋到終端的監測系統,再通過追溯系統和管理平臺將所搜集到的數據錄入信息系統,為后續的采收入庫、生產銷售等環節備案留存、溯源可查。
特色種植產業的智慧發展
智慧農業在特色種植產業發展中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我國特色種植產業的發展,似乎始終有點被忽視,由于區域小面積小量也少,所以總是落在常規種植作物之后。這是由于特色種植產業與常規種植作物不同,地理位置和本身屬性都比較特殊,所以無論是在品種推廣、品質提升還是培育方法、種植方式等方面都需要更加精細和謹慎。
但是我國特色種植產業始終在默默地蓬勃發展。政府推出高效適宜的項目,培育優良種植品種,以及優秀人才搭配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都給特色種植產業增加了動力。
如今我國很多特色種植產業都亟待轉型,智慧農業必不可少。比如寧夏的枸杞產業,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從標準化生產到產加銷一體,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智慧農業的加入,像上述的智慧農機以及智慧農業系統都已經在枸杞生產中應用,既提高了枸杞的生產效率,又解決了人工耗時耗力的問題。
據寧夏科技廳發布,目前已經開發出枸杞專用無性繁殖綜合一體機、GPS定位苗木定植機、仿地形無接觸感應除草機、廄肥施肥拌和機、修剪機、智能采收機以及集成專用機械智能監測及監控模塊,構建了枸杞集約化智能生產管理與服務模式,實現了枸杞生產的智能化、機械化、標準化、規范化,以數字技術應用助力自治區枸杞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相信未來智慧農業會發揮更多能量,推進我國特色種植產業快速前進。【文章整理自西北(寧夏)特色種植大會王雙全演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