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化工:用数字钥匙打开农服发展新空间
目前,各大企業生產上的差距漸漸縮小。
原來提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般都是指控制資源、建基地、規?;a、技術創新、降低成本等等。而現在,曾經被各大企業引以為傲的差距正在變得越來越小。
“企業家們都很努力,無論是成本的控制,還是技術的革新,各家企業都跟進得很快,企業要想在產品、價格上做到差異化是越來越難。所以,只有往服務方向轉型。”六國化工常務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黃建紅這樣說。
農服就成了企業增長的第二曲線,成了增量的砝碼。
農服,既是客戶需求多樣化驅動,也是農資企業內部發展驅動的結果。伴生著消費升級和市場變革,制造企業、各級供應商都需要快速、高效地響應消費者需求,深度服務在所難免。
“升而破界,挺進新生”,是六國化工的選擇。
打造實用,能落地的農服應用場景
“提高市場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通過加強生產管控,加強產品研發,加強信息化建設,擴充農化服務隊伍,提高科技服務水平等實現服務水平的提升。農化服務方面,公司已著手全方位打造標準化的流程和服務體系。”在六國化工春季峰會上,黃建紅公開表示,要強化農服。
農服是一件極具想象力的事情,國際上早已出現了燈塔式的企業,并且早已享受到綜合農服模式所帶來的盈利穩步提升。只是,對于國內農服而言,尚處于摸索期,從單一到多元的發展路徑不可避免,剩下的只是時間和方式問題。
農服有很多應用場景,大道多歧,何去何從?
六國化工也在積極地往服務上轉型,黃建紅坦言,對于六國化工而言,與植保相結合,與設施農業相結合做大平臺是考慮的方向;但是做跨界太難,現階段的六國化工還只能做局部的嘗試,積累經驗。
六國化工該采用什么樣的應用場景呢?“我們沒有很創新的理念和方式,我們只是在尋找比較實用、能落地的方法和方式?!秉S建紅表示,六國化工農服的一些實用且有效的方法和方式是從經銷商那里“移植”過來的。
六國化工發現其經銷商粵海農資農服做得比較深入,“我們平時也注重農化服務上的客戶需求,但是在海南粵海農資那里,服務卻是真正落地了的,服務隊伍人數超過銷售人數,服務人員收入超過銷售人員收入?!秉S建紅表示,和粵海農資領導一起走了市場之后感觸很深,雖然對方是經銷商,但是仍然值得去學習。
“通過示范和會議標準執行,將會議活動轉化成銷售,并通過對業務員的考核、總結,再不斷完善、修改執行標準,形成有效的工作流程。學會挖掘、鎖定核心客戶,運用1-20-8戰略,在提高服務的同時,做好渠道建設?!被浐^r資營銷總監唐成科特別強調戰略核心渠道的價值。
服務核心渠道,是六國化工的農服要搭建的場景。在區域市場找到核心的經銷商,在核心經銷商那里選出核心網點,在核心網點中識別出核心的種植大戶。然后在該區域選擇主攻的幾個作物,假設選擇5個主要作物,那么就針對這5個作物,分別選出五名服務該作物的核心經銷商、核心網點,每一個作物選擇5~10個核心種植大戶,做全程的跟蹤實驗,然后根據實驗效果開觀摩會,再根據試驗示范等做整合配套傳播。通過核心渠道影響、帶動、服務周圍的客戶。
同樣是農服,可能企業和平臺商解決問題的方式都不太一樣。企業做農服會根據自己的優勢,以產品為基礎,根據自己的產品,根據自身的特點來打造解決方案。“做方案時要有針對性地發揮企業的優勢。用多樣化的產品解決方案和個性化的服務幫助種植戶降成本、增收益,用個性化的服務去落實國家化肥使用零增長行動方案?!绷鶉まr化服務中心主任岳茂武介紹。
農服說起來并不難,都知道該做什么,道理都懂,但是做起來太難,這不是一個企業自身能全部解決的問題,創造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需要組織變革、生產變革甚至制度變革。
黃建紅表示,“對于六國化工而言,缺的是農服人才,做農服推廣的人少,銷售員轉型成農服人員并不容易?!奔幢闶怯辛吮容^好的方法和參照目標,也沒有能力全面推廣。今年,六國化工將以農服為核心,建立工作標準和業務流程?!澳壳耙呀浗M建六國作物營養學院,做基礎知識儲備。如果對作物認知不夠,如何去和產品、研發、服務配套?”黃建紅強調,六國目前處于補課階段,希望通過2~3年的努力,改變六國目前的營銷現狀,將農化服務變成營銷的核心環節,用農化服務給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未來,六國化工也會加快業務流程和組織變革。
數字化賦能生產和服務的精準化
做農服,除了產品線的多元,六國化工還有個不被人知的優勢—數字化。
傳統化工行業并非數字化孤島,六國化工的磷酸項目已經開始使用“工業大腦”,把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嫁接到生產線,幫助生產企業實現生產流、數據流與控制流的協同,洞察生產規律,提升磷酸生產工藝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當然,不僅僅是柔性制造需要數字化,供應鏈也需要數字化,分銷也需要數字化……
黃建紅表示:“數字化轉型是比較熱門的,企業要深入去做的話,還是有很多內容可做的,通過建立分析模型去解決問題,包括生產和服務的精準化?!?/p>
數字化能讓企業與消費者、客戶和供應鏈進行連接,通過特定的算法對大量的數據進行自動分析,從而揭示數據當中隱藏的規律和趨勢,其帶來的效率和價值是非常大的。“現在的問題是,銷售或者說農化服務和生產是脫節的,研發和生產是脫節的。”黃建紅指出當前縈繞在行業面前的問題所在,“要運用大數據把個性化服務這個關鍵需求找出來,將終端到研發和生產都串起來?!?/p>
黃建紅指出,雖然當前企業有很多客戶的數據,但是不系統,也沒有建立一定的模型,無法進行分析。所以,六國化工正在推進農化服務鏈條上各個環節的標準化和數據化建設,最終達到市場反饋到全流程改進的目的。
“我們有很多市場報告,但是都是相對獨立的,碎片化的,可能每個樣本跟蹤的內容和標準都不一樣,沒有可分析的數據,這樣的報告是沒有用的,無法分析。我們將流程標準化,再數字化,變得可分析,農化服務才有針對性,數據才變得更加有用。比如說,根系對比試驗,過去只有對照圖片,現在要轉化成根系長度、數量等可分析的海量數據?!秉S建紅表示,已經投了幾期的數字化轉型項目,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還在持續提升中。
據了解,六國化工將與阿里云計算公司、杉數科技公司、海信信息科技公司等公司開展更加廣泛深入的合作,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在公司互聯網+銷售、生產制造協同、環境綜合治理等方面進一步發揮新型信息技術對于傳統產業的提升改造作用,探索出一條適合六國化工自身發展實際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當被問及六國化工農服要達到的終極夢想時,黃建紅開玩笑似的說:“夢想就是農民說,因為六國服務好,所以選擇它。”接著又正色談到父輩種地主要憑借經驗,抗風險能力也低,六國化工希望通過服務樣板種植戶、核心渠道,提煉出一個管理標準,結合六國化工自身的產品方案,更深度地服務農戶,讓農戶安心種植,收獲更多。
未來2~3年內,六國化工在農服方面將會堅持做建立模型的基礎工作,做流程和標準,先把這些基礎工作做好做扎實。
在這個新的時代,數據挖掘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分析預測工具。不知道六國化工這個一直低調的企業,未來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驚喜。
有更多的數據,就必定會有更多的使用。相信,無論是基于肥料產品的迭代,還是基于高效響應消費者對于農服的追求,六國化工的數字化建設、數據挖掘勢必提升其在各方面的競爭力,為農服打開新的發展空間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