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智慧农业示范园你见过吗?采用智慧大脑种番茄!
走進臺州市路橋區螺洋街道5G智慧農業示范園,在一大片番茄苗的綠色中,一根根豎起來的白色金屬桿件格外顯眼,而本該在大棚內忙碌的農戶們望著茁壯成長的番茄苗,臉上洋溢著笑容,園區內實景動態的大屏幕以及手機上一鍵操作的智慧平臺不僅減輕了農戶的壓力,更為農戶們的增產增收夢插上了“智慧翅膀”。
在移動5G、物聯網、區塊鏈等一大波“黑科技”賦能下,螺洋街道以農業科技創新為驅動,建立了5G智慧農業示范園、番茄育苗中心等兩個板塊。其中5G智慧農業示范園包括1個AI智能科技玻璃溫室和7個智能科技雙膜雙聯棟拱棚。育苗中心包括2個單拱單膜智能科技育苗棚和1個薄膜設備間以及智能水肥、催芽室、補光燈系統、水凈化系統及數字種植控制系統、監控系統等,為鄉村振興解鎖了數字密碼。
智能操作省人力
科技為農業生產撐起了智能“保護傘”。“這里顯示的是土壤的溫度、濕度等,不用去現場,我們在后臺就能實時監控種植大棚內的情況,手機遠程監控操作也很方便。”臺州道濟農業技術人員邊說邊點開手機上的智能平臺,通過平臺內的視頻監控查看大棚情況,并且依據當天氣溫、光照等情況,在手機上對大棚進行操作管理。
在現場看到,AI智能科技玻璃溫室四周及頂部均為一塊塊巨大的玻璃,頂上有可開啟的幕布,側面有一排大型的排風扇,地上還有一排排軌道,溫室里整齊排列的種植槽上,采用無土栽培技術的番茄枝葉茂盛,土壤中還插有傳感器,旁邊智能系統還會播報溫室當前溫度、濕度等參數。
據介紹,以前這么大的溫室需要多位工人跑來跑去卷簾、通風,使用5G智慧農業管理平臺后,1個人用手機就可以隨時掌握溫室的實時動態,實現自動卷簾,自動調節風量、溫度、濕度,在降低種植風險的同時也提高了經濟效益。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公司通過打造從種子到產品銷售的全產業鏈運營生態圈,構建可復制推廣的農業全產業鏈智慧化標準體系,努力實現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相融合的現代農業運營體系,為帶動農業全產業鏈向高能級、生態化、自然化方向發展,解決農業全產業鏈中的核心技術問題提供科技支撐。
大棚育苗提品質
在不遠處的育苗中心內,一片郁郁蔥蔥的番茄苗映入眼簾,工人們正有序地將符合標準的番茄苗連穴盤一起打包移栽到溫室內。
“智能育苗省種省水省人工,而且生長環境適宜,提高了番茄苗品質。”詹立彬說,一般番茄苗成長到18至20公分就能移栽到溫室內了,該育苗中心一年可栽種兩季番茄苗,每批次可育苗530萬株,可以滿足示范園和周邊村民的育苗需求。
一旁等著拉番茄苗的村民王師傅迫不及待地接過話茬:“這里育出的番茄苗整齊均勻、根系發達、成活率高。這不,我又準備拉一車回家種去。”
一旁的大屏幕上,育苗中心的環境數據、設備情況等各種數據在實時滾動著,情況一目了然。“當需要給番茄苗噴水時,只需要在手機上一按,就能完成對區域內番茄苗的噴水,高效又方便。”育苗中心工作人員一邊介紹,一邊點擊手機操作面板,伴隨著噴淋設備的啟動,細密的水珠從噴頭均勻地噴淋出來,全方位地噴淋,讓番茄苗顯得越發翠綠。
螺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崇超表示,接下來,他們將充分發揮5G智慧農業示范園在“育繁推一體化”上的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推廣集中育秧,不斷構建高品質種質資源庫,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全力推動農業產業智慧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