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化行业未来面临的机会与挑战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4/2 9:45:49
世界农业强国的定义不同。 按出口量而言,美国、荷兰、以色列、巴西算是农业强国了;按品质来算的话,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算农业强国;按土地生产率、农业生产率、农业现代化、技术转化率、农业装备率等综合因素评定,那可能又是新的排名了。 我国农业强国的定义 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供给保障安全可靠 解决吃饭问题,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础。 未来一个时期,

世界農業強國的定義不同。

 

按出口量而言,美國、荷蘭、以色列、巴西算是農業強國了;按品質來算的話,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算農業強國;按土地生產率、農業生產率、農業現代化、技術轉化率、農業裝備率等綜合因素評定,那可能又是新的排名了。


10-1.jpg

 

我國農業強國的定義

 

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供給保障安全可靠

 

解決吃飯問題,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基礎。

 

未來一個時期,隨著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鎮化推進,糧食等重要農產品需求仍呈剛性增長態勢。

 

要始終堅持立足國內基本解決吃飯問題,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構建輔之以利、輔之以義的保障機制,即確保種糧農民合理收益、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確保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同時,樹立大食物觀,構建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健全糧食流通體系,增強儲備調控能力。

 

科技創新自立自強存在不少差距

 

科技創新是建設農業強國的根本動力。在耕地和水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實現農業穩產增產的根本是科技。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但核心種源、關鍵裝備等領域還有不小差距。

 

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有利時機,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以種業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支撐的內涵式發展之路。

 

農業機械化、設施化、智能化等設施裝備還待完善

 

設施裝備是建設農業強國的物質支撐。旱澇保收的農田水利設施、先進適用的農機農藝裝備,智能高效的現代設施農業,能夠顯著提升資源利用率,增強農業產出穩定性。

 

經過多年建設,我國農業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但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平還不高,農業機械裝備仍有短板,倉儲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依然滯后。要注重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設施化、智能化,彌補水土資源先天不足。


10-2.jpg

 

國際競爭力不強

 

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優勢明顯,有較強的規則制定權、產品定價權、資源掌控權,是一個國家農業綜合實力的直觀體現。

 

未來一個時期,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農業對外開放步伐將進一步加大。

 

要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展優勢農產品和農業技術裝備市場,積極穩妥利用國外農業資源,深度參與全球糧農治理,加快培育農業國際競爭新優勢。

 

建設農業強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將伴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過程。

 

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

 

嚴格保護耕地數量。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建立以產能為依據的補充耕地核算機制。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實現人均一畝高標準農田、人均占有糧食600公斤,使國家糧食安全基礎更加牢固。

 

加強中低產田改造。綜合利用鹽堿地,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提升耕地地力等級。

 

強化耕地用途管控。確保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

 

推進農業科技裝備全領域突破

 

以基礎性、戰略性、原創性重大農業科技突破帶動整體創新能力躍升,推動農業科技由跟跑、并跑向領跑跨越,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

 

加快以種業為重點的科技創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建設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培育一批航母型種業領軍企業,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加強農業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基因編輯、生物工廠、人工智能等領域實現突圍突破。構建多元互補、高效協同農技推廣體系,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推進先進農機創制應用。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加快現代寒旱農業、戈壁生態農業發展,探索發展植物工廠、垂直農場和立體養殖,建設海洋牧場,推進空間立體利用,拓展農業生產可能性邊界。

 

加快發展智慧農業,建設數字田園和智慧農場。

 

農業綠色發展全過程轉型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相結合,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強化退化耕地治理,提高農業用水效率,保護農業生物資源,降低農業資源利用強度。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促進畜禽糞污、秸稈、廢舊農膜資源化利用,凈化產地環境。保護修復農業生態系統。

 

構建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深入推進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升農村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全環節覆蓋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培育服務主體。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主體,引導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推動農民合作社興辦企業發展農產品加工,建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領、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為小農戶提供多種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創新服務方式。培育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農業服務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各類主體大力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過程托管等服務,開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等社會化服務,帶動小農戶節本增效、提質增效。

 

推進農業產業全鏈條升級

 

以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發掘鄉村多元價值為方向,融合農文旅、貫通產加銷,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引導企業到產地建設原料基地、布局加工產能,發展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加強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加快產業融合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園區,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促進產鎮融合、產村融合,形成“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發展格局。

 

積極參與全球糧農治理

 

堅持在開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加快構建新型農業對外合作關系,實現更高水平農業對外開放,推動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優化農產品貿易布局,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促進優勢特色農產品出口,創新發展農業服務貿易。培育國際大糧商和跨國農業企業集團,推進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等全產業鏈協同布局。

 

深化農業對外交流合作。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多雙邊農業合作,穩步提升對外農業貿易投資水平。圍繞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綠色發展等領域,加強全球農業科技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糧農治理,共同制定國際標準規則,增強我國農業國際影響力。

 

本文節選自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鄭風田演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