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智慧农业解锁乡村振兴新模式
在肥城市邊院鎮汶陽田現代農業產業園示范基地,立在田間的農情監測傳感器上,土壤水分、溫度等信息一目了然,借助數字化技術能讓農業種植更高效。
“我們的農情監測站能根據氣溫、濕度、風速,判斷出可能發生的災害,提前發出預警。53個團隊的專家教授在外地就能‘遙控指揮’種田。”邊院鎮黨委副書記、副鎮長高凱說。
近年來,肥城市把數字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大力整合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大數據信息,推動數字技術在農業特色主導產業等領域加速應用,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種植模式,昔日的“汗水農業”正變為高效高產的現代“智慧農業”。
走進安駕莊鎮樂汶智慧農業產業園,智能溫室控制系統的電子屏上顯示著環境濕度、溫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完整的傳感系統為植物生長提供最優的環境。在玻璃溫室大棚里,技術人員李海瑞正在遠程操控,用手機為2.5萬平方米的西紅柿大棚澆水。
“樂汶智慧農業產業園占地6萬多平方米,如果乘以人工的話需要200多員工,現在利用智慧互聯網之后,用5個人就可以管理。”李海瑞說。
同樣,在石橫鎮泉勝現代農業產業園內,數字農業監管平臺上清楚地顯示著各地塊的種植情況,讓人深深地感受到數字農業所帶來的便捷。
“我們與山東農大肥業合作,利用數字農業監管平臺,坐在辦公室里就能看到整個產業園的情況,當前的天氣如何、每一個地塊種植的什么農作物,一目了然,十分方便。”石橫鎮泉勝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孫元榮指著數字農業監管平臺說。
肥城市積極建設數字平臺,投入1億元建設資金,采取國有公司控股投資方式,利用與華為公司合作開發的“數字底座”,以產業數字化為核心,整合全市涉農數字資源應用管理,建設融采集、監測、共享、分析、預測等為一體的“桃都慧農”數字平臺,納入農業大數據綜合服務中心管理。
“數字化應用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節本又增效、越來越被廣大農戶認可。未來,我們將全域推進數字農業,打造出一批信息高度集成,經濟效益高的新型數字農場,賦能農業,提速農業轉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肥城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繼榮說。(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曹儒峰 通訊員 紀宗玉 宋明志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