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省农媒走基层】创新中医药发展:传承仲景文化也在与时俱进


“藥材好,藥才好”這句經典宣傳語,想必已經深深地刻在了大家的心中。
聽到這句宣傳語就能想到仲景宛西制藥。
“月月舒牌痛經顆粒”也成功讓仲景宛西制藥名聲大噪。
此次走基層活動團隊走進西峽縣,來到宛西制藥所在地,一探這個制藥大廠的究竟。
仲景宛西制藥以“傳承、創新、責任、誠信”為核心價值觀,傳承仲景文化,秉承“藥材好·藥才好”理念,著力打造集工業、農業、商業、食品、醫療、養生、衛材七位一體的仲景大健康產業,復興國醫國藥事業。
多年來,企業在鄭州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培養超千名中藥制藥、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和天津中醫藥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等全國十多所院校合作,建立人才輸入基地。目前,企業員工中大專文化以上人數占比85%,中高級職稱占比12%,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企業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張仲景經方藥重點研究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河南省中藥固體制劑技術創新中心、河南省中藥經典名方開發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原學者工作站等研發平臺。年投入研發經費5000萬元以上,北京、上海、鄭州三區共聯,形成以高校為龍頭、企業為主體的科研創新體系,積極申請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重大新藥創制項目、中藥科技項目1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多項,榮獲河南省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中藥標準化是中藥現代化和走向國際化的基礎先決條件。作為標準制定方,企業申請地黃ISO國際標準制定,2024年通過國際標準委員會發布正式實施。企業完成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六味地黃丸標準化”項目,采用指紋圖譜等技術手段提高內控標準。先后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六味地黃丸、逍遙丸等產品質量標準,制定了19個行業標準和19個行業規范。同時,以科技化、可視化的中成藥全流程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為核心,建立中藥材“從種苗到消費者”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檢測反饋機制,開發了“仲景藥知道APP”,實現了傳統中成藥從田間種植到臨床使用的全過程溯源,使中藥材來源可知、去路可溯、質量可查、責任可追,提高了藥品的標準化管理。
一是建設中藥配方顆粒項目。投入5億元,建設了28000㎡的中藥配方顆粒生產車間,成為我省第一家生產上市中藥配方顆粒的企業。并參與中藥配方顆粒產品標準制定,目前已經開展70多項省級標準的制定工作,正努力爭取成為省級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二是研創獨家中藥產品。先后與國內知名院校和權威研究機構合作研創新產品,其中天智顆粒為國家三類新藥,對血管性癡呆療效顯著,是國際上首個用于治療血管性癡呆的純中藥制劑;頤腦解郁顆粒獲得國家臨床研究批件,已基本完成Ⅱ期臨床研究,準備開展Ⅲ期臨床研究工作;開展苓桂術甘湯、黃芪桂枝五物湯、枇杷清肺飲等九個傳統經典名方的產品研發工作,枇杷清肺顆粒已報國家藥品審評中心進行技術評審,有望今年獲得國家審批;大黃牡丹顆粒已完成所有研究,按照現行《中藥注冊管理辦法》,向國家藥審中心提出溝通交流申請,以確定下一步研究方向。在治未病方面,企業開發出仲景牌西洋參地黃丸、西洋參地黃膠囊、通元酒、百合無憂片等多個國食健字號保健品、藥食同源固體飲料和膏方制劑。三是培育傳統優勢品種。利用現代科技融合古法工藝,做大做優六味地黃丸等中藥大品種。
企業認真落實習總書記“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的指示精神,通過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和科普教育等舉措,對中藥作用機理和機制進行解讀。對以天智顆粒為主的產品開展了安全有效性、活性化合物、機理機制等方面的研究。臨床方面,對左歸丸、右歸丸、六味地黃丸通過隨機對照(RCT)等研究,為臨床試驗提供新數據。科普教育方面,和中華中醫藥學會聯合開展“三分鐘講透經典”全國巡講,進行經典中藥的科普化宣傳,讓中藥真正能夠“有理說得清”“有效道得明”,讓老百姓正確了解中藥,用好中藥。
藥品關系著民生福祉,為制造高質量中藥產品,仲景宛西制藥積極建設科技創新體系,探索技術創新,深挖產品研發,但也面臨著新藥成果產出難度高、研發周期長、科研經費投入大等問題,在構建中藥產業科技創新系統工程上,需要政府政策鼓勵引導與社會各方面資源的協調合作。
仲景宛西制藥工業旅游接待中心李倩在介紹時表示,所在廠區除了必備的制藥機械之外,還擁有一所“百草園”,這所園子里面種植了各類藥材,就是為了藥品原材料可追溯可查詢,摸得見看的著。
未來,企業將堅持“藥材好·藥才好”的制藥理念,秉承“讓老中醫放心,讓老百姓放心,讓老祖宗放心”的社會承諾,加大科技創新和研發的投入力度;著力產學研相結合,深入與國內多家知名科研院所的長期、穩定合作;持續開展中藥新藥、中藥配方顆粒、中藥經典名方等新藥開發工作;加強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中藥基礎解讀研究;創新研發和豐富藥食同源類中藥的大健康產品,重點投入艾產品和養生坊系列的研究開發;以此為契機,全力以赴推進企業高質量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