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高原特色农业破茧蝶变
玉溪市已經形成以作物為導向的優勢產業生產基地,如以華寧、新平、元江和易門為主的柑橘生產基地,以通海、澄江、江川、華寧為主的蔬菜生產基地。
產業集群式發展,還帶動了采后加工業、銷售、冷鏈物流及專業營銷體系等快速發展,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促進了玉溪市農業全產業鏈發展。
玉溪市還培育出通海蔬菜、玉溪市花卉、新平和華寧柑橘、紅塔區小香蔥等一批區域性公共品牌產品,培育的“褚橙”更是蜚聲國內市場。
人均耕地0.75畝,如何提升市場競爭力?
玉溪市人均僅擁有0.75畝耕地,但是卻在這幾年形成了糧食、油料、煙草、蔬菜、水果、花卉、生物藥材等高原特色農業產業。
種植結構復雜,優勢區域形成
玉溪市種植結構很是復雜,種植農作物的種類非常豐富。
據2019年云南省統計局數據,2018年玉溪市糧食播種面積166.65萬畝,總產量達63萬噸,其中稻谷27.45萬畝,小麥21.3萬畝,玉米85.5萬畝,豆類16.2萬畝,薯類7.65萬畝。糧食依然占據著第一的位置,而且隨著科技和生產水平的大幅提升,玉溪市糧食產量穩中有升,產量持續穩定在60萬噸,且單產大幅提高。
2018年玉溪市蔬菜種植面積146.1萬畝,包括白菜、甘藍、根莖、瓜菜、蔥蒜、豆、茄果等,形成以通海、澄江、江川、華寧為核心的蔬菜基地,并建成110萬畝外銷型蔬菜生產基地,形成了“冬春銷全國,夏秋銷沿海,全年有出口”的格局。
在水果方面,近年來“褚橙”的成功,帶動了玉溪市水果產業迅猛發展,2018年玉溪市水果在園面積累計達92.2萬畝,產值40.8億元,水果資源豐富,各種水果呈現全面多元發展態勢,包括柑橘、芒果、香蕉、荔枝、火龍果、青棗、梨、桃、李子、柿子等。
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以華寧、新平、元江和易門為主的柑橘生產基地;以元江和新平為主的芒果、香蕉、荔枝、火龍果、青棗等熱帶水果生產基地;以紅塔區、江川區、通海、澄江、峨山、易門和華寧為主的優質梨、桃、李子等溫帶水果生產基地;以紅塔區為主的鮮食葡萄生產基地,以華寧和紅塔區為主的柿子基地。
此外,煙草、油料、花卉、中藥材也都優質高效發展。煙草依然是玉溪市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2018年玉溪市烤煙種植面積59.55萬畝;油料作物播種面積逐年增加,2018年全市油料播種面積24萬畝,以種植油菜為主;花卉是玉溪市精細高效農業的典型代表,2018年全市花卉種植8.1萬畝,綜合產值26億元;中藥材更是從無到有,主要發展蘆薈、三七、除蟲菊、重樓、白芨等品種,2018年玉溪市種植中藥材6.8萬畝,產值達4億元。
提升管理技術,優化種植結構
近年來玉溪市通過無病毒種苗定植、節水灌溉、病蟲害綜合防治等一批新技術的集成與推廣,優勢區域栽培水平顯著提高,水果、蔬菜等產量、品質水平大幅提升。
此外,為了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玉溪市不斷調整種植結構,以柑橘為例,優質甜橙、臍橙和沃柑種植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特早熟溫州蜜柑種植面積占25%,早熟溫州蜜柑占30%,冰糖橙占30%,沃柑、茂谷柑占15%。
合理的品種結構,避免了大量單一品種產品上市造成低價。如玉溪特早熟溫州蜜柑和興津早熟溫州蜜柑主要品種有宮本、大浦、大分、日南1號等,特早熟蜜柑7月上旬就可零星上市,7月下旬和8月大量成熟上市,填補了國內7—8月無鮮食柑橘成熟上市的空白。今年7月特早熟柑橘開市以來,華寧縣柑橘銷售線上線下共同發力,農戶在品質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7月價格一直保持平穩,均價比去年同期每公斤增加1.5元。
玉溪市獨特的氣候條件,有利于柑橘提前或延長上市時間,有利于搶占市場空檔。新平縣種植的冰糖橙可在10月中旬上市,是國內冰糖橙成熟最早的區域;在低海拔區域種植的沃柑,可于當年11月中旬上市,是全國最早熟產區;而在中高海拔區域種植,沃柑上市時間可延長到次年5月下旬,為全國最晚熟區域。
此外,玉溪市還不斷引進新品種,如2019年共引進7個水果新品種,其中4個水果新品種的示范面積達1200多畝。
提升農產品品質,培育農產品品牌
玉溪市農產品在市場上暢銷,與近年來玉溪市不斷提升農產品品質,加強培育農產品品牌密切相關。現代農業已進入品牌時代,品牌就是信譽、就是信用、就是市場號召力。
只有不斷地提升農產品品質,生產出安全、健康、好吃的農產品,擦亮玉溪市品牌,才能解決農產品價值與市場價格倒掛等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銷售的困局,讓更多的農產品實現優質優價。
目前,玉溪市已經培育出通海蔬菜、玉溪市花卉、新平和華寧柑橘、紅塔區小香蔥等一批區域性公共品牌產品,成為具有玉溪市特色、高品質、有口碑、響當當的農業“金字招牌”。以新平縣打造“云冠”(即“褚橙”)柑橘品牌為例?!榜页取币粋€品牌帶動了新平柑橘產業的發展?!榜页取睜I銷的成功,優質高價產品的暢銷,使當地崛起了一大批規?;瘶藴驶姆N植基地。而且近年來,“褚橙”柑橘基地還延伸到市外,柑橘種植面積達2.35萬畝。
截至2020年6月底,玉溪市已成功培育云南名牌農產品27個、云南省著名商標25個。
搭建交易平臺,打通銷售環節
品質、信息、流通渠道在農產品銷售中至關重要,只有高品質的產品、透明的信息、暢通的物流才能實現優質優價。
其中,銷售流通環節也是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為了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玉溪市積極搭建城鄉農產品交易平臺,農產品大生產、大市場、大流通的新型流通業態逐步形成。
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共建成各類商品交易市場277個,包括農(集)貿市場(含農產品交易市場)200個、專業市場77個,農業方面逐步形成通??h、澄江縣以蔬菜交易為主;新平縣以畜禽、高原特色農產品交易為主;江川區以高原水產品交易為主;華寧縣以柑橘交易為主;易門縣以食用菌交易為主;元江縣以熱帶水果交易為主的縣域特色農產品聚散發展格局。
市場聚集人氣、信息,農產品經紀人助力流通,使玉溪市農產品一路走俏。如通??h金山蔬菜批發市場位于通??h城邊緣,依托兩條過境公路,背靠10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常年有大白菜、蒜苗、花椰菜、芹菜、萵苣、甘藍等葉、莖類蔬菜銷售。每天進入市場交易蔬菜的車輛1000余輛,常年活躍著2000多人的農民經紀人隊伍日均交易量超過700多噸,這里不僅是一個蔬菜交易市場,同時也是信息集散地和價格形成中心。
蔬菜常年優勢產區,產業鏈全面發展
自1998年玉溪市大規模發展蔬菜產業以來,歷經22年培育和發展,玉溪市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百萬畝以上,已經成為國內有名的蔬菜之鄉,全國重要的“南菜北運”“西菜東運”生產基地,是常年蔬菜優勢產區。
2019年玉溪市蔬菜面積133.76萬畝,產值60.6億元,其中大春種植面積37.5萬畝,小春種植面積82.6萬畝。目前,蔬菜種植面積和產值在玉溪市種植業中居第一,是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核心支柱產業。
玉溪市種植蔬菜主要以通海、澄江、江川、華寧為核心,種植品類包括葉菜類、白菜類、甘藍類、根莖類、瓜菜類、蔥蒜類、豆類、茄果類、水生菜類等。以通海為例,每年主栽品種上萬畝的有30個左右,千畝以上的有60多個。
2018年通海蔬菜播種面積34.53萬畝(含復種),總產量134.2萬噸,產值19.83億元,品種主要為白菜、結球甘藍、萵筍、花椰菜、菜豆等,帶動包裝、運輸等相關產業產值達8.6億元,就業1.6萬人。
病蟲害抗性突出,農藥競爭激烈
玉溪市蔬菜區復種指數非常高,在通海夏天50—60天一茬,冬天也就90天就可以收獲一茬蔬菜,再加上累年的粗放管理,造成蔬菜病蟲害的抗性日益增加,如小菜蛾抗性,有相關從業者表示“若有防治小菜蛾的新化合物出現,第一戰場一定是云南,一定是在通海”;再如白菜根腫病,與其他蔬菜區相比發生也更加明顯。
玉溪市蔬菜區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使用比例大致分割為40%、35%、20%,殺蟲劑、殺菌劑競爭最為激烈,生物農藥占比非常少。
此外,玉溪市也是云南設施蔬菜主要區域,設施蔬菜霜霉疫病、土傳病害、小菜蛾等發生嚴重,這些病蟲害治理有些年份甚至能占總農藥投入的40%左右,通常采用化學農藥防治。
目前蔬菜區大部分的農藥市場份額以進口農藥和國內大企業為主,如先正達金雷、亮盾,杜邦增威贏綠,陶氏的艾綠氏等。進口農藥市場占有率達四分之一左右,本土企業仍然比例較大。
外企的優勢在于產品品質和服務。近年來,隨著國企的轉變思路,國產農藥品質不斷提升,服務也更加專業化,在價格優勢的基礎之上,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也成了國企的主要競爭點。
河北冠農農化匠心澤農營銷總監步夫同表示,在云南他們也重點關注蔬菜,優質的產品+服務圍繞作物贏得了很多忠實的客戶。
近年來,蔬菜的植保正由“見蟲打蟲、見病治病”向提前預防轉變。使用農藥也朝著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方向發展,玉溪市也正著力推廣發展綠色防控技術,如殺蟲燈、性誘劑、黃板誘殺等。
通海縣安譽誠技術人員下鄉指導菜農
土壤問題突出,改良類產品成熱門
大多數蔬菜種植區域已經持續幾十年,每年三四茬的蔬菜種植,復種指數極高,土壤幾乎沒有得到休耕,使用大量的化肥農藥,掠奪式利用土地營養,土壤面臨著鹽漬化、酸化等理化性質變化,有機質流失、肥力下降,以及有害微生物基數增大等問題。
玉溪市安譽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譚中安表示:“通海縣周邊一些原來非常好的高經濟價值的蔬菜區域,土壤也出現了明顯的惡化?!?/span>
這些問題會影響蔬菜對養分的吸收,導致植株枯萎爛根,影響蔬菜的品質和產量。
一般菜農會加大肥料使用,或重新選擇種植區域。隨著自上而下對于土壤健康的重視,種植戶對土壤改良修復類產品的認知加深,施肥更加科學化,也開始使用各種的土壤改良產品。企業業務員表示:“在玉溪市,菜農逐漸對土壤重視。在當地,利用烤煙殘渣生產的有機肥料,價格便宜,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
“近幾年,我們重點就是關注土壤改良,采用有機肥、微生物菌劑、腐植酸、黃腐酸等特肥,配合中微量元素、殺菌劑等,制定了相關土壤改良修復方案。使用這些方案的會員客戶的地塊土壤環境都有了明顯改善?!弊T中安表示。
而通??h經銷商林平,也重點關注土壤健康,他表示,根據不同的土壤環境制定不同的土壤改良方案,能夠很好地避免重茬障礙。
那成本會增加多少呢?這是菜戶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影響他們使用的關鍵因素。
對此,譚中安表示:“其實增加的成本并不是很多,我們制定的土壤改良方案也是包含營養的,每畝每茬400—500元。關鍵在于,土壤問題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所以修復改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一般菜農都是急于看到效果。而土壤改良效果慢、不明顯,一般需要連續使用兩茬才能看到一些效果?!?/span>
產業向集約化、多元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玉溪市蔬菜種植未來將繼續朝著集約化、多元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努力實現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在種植端,提升種植管理技術,實現規?;?、標準化和專業化生產,保障了蔬菜種植、銷售環節的標準及農產品質量安全。
以通??h為例,在當地多為小戶種植,但他們按照“龍頭企業+綠色食品基地+標準+農戶”模式,企業與合作社通過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對菜農進行技術指導,通過統一供應生產資料、統一種植技術、統一供應種苗、統一定級包裝、統一品牌和統一銷售等將生產標準逐一落實,走出了一條“軟規?;笔卟水a業發展。軟規?;膬瀯菰谟诿繎舴N一兩畝蔬菜,船小好調頭,應對市場變化和抗市場風險能力也較強。
此外,玉溪市還大力推廣節水灌溉、綠色防控、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推進機械化生產,提升基地專業化生產能力和水平,從而提升品質。
在銷售環節,拓寬銷路,構建全國銷售網絡,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現代物流,促進脫水菜、蔬菜汁等多元化精深食品加工發展,推動蔬菜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目前,玉溪市構建了一個覆蓋全國蔬菜銷售的市場網絡,依托此網絡,讓玉溪市蔬菜銷往廣州、上海、烏魯木齊、哈爾濱等全國130多個大中城市,以及東南亞國家、中東、美國等地區。玉溪市還不斷拓寬銷售市場,繼續擴大與京東、淘寶等大型知名電商平臺及專業平臺合作,擴大優質農產品營銷渠道。此外,冷鏈物流以及深加工也都在著力發展中。
花卉示范帶動高效農業,提檔升級迫在眉睫
近幾年,玉溪市花卉種植面積一直保持在8萬畝以上,2019年玉溪市花卉園藝種植面積8.2萬畝,花卉綜合總產值33億元,其中鮮切花面積達3.94萬畝,產值19.62億元。形成了以紅塔區、通??h和江川區為核心的花卉產業主產區。
種植的花卉品種有玫瑰、百合、康乃馨、洋桔梗、非洲菊、大花惠蘭、國蘭、盆花月季、盆花菊花等60多個品種。藥用花卉主要有燈盞花、金銀花;工業用花主要有除蟲菊;食用花卉主要有茉莉花、食用玫瑰。
花卉產品銷往全國各大中城市,并出口俄羅斯、日本、澳洲、韓國、東盟、歐盟等。
花卉產業的發展也為玉溪市設施農業、高效農業、標準化農業、產業化農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示范帶動作用。
收入可觀,優質優價更加明顯
總體來說,種植花卉不只是浪漫的,收入也是非??捎^的。以玫瑰鮮切花為例,一般每畝種植7500株左右,每株3—4頭花,普通農戶每株2—3頭,也就是說一般花農每個周期可以收獲2萬支左右。按照往年的均價,每個周期花農至少可以收入1萬元左右,收入非??捎^。
種植玫瑰,投入并不是很高,就是管理頗為麻煩。玫瑰夏天40天左右一個周期,每10天一次肥料,每次120元左右,480—500元/周期。玫瑰病蟲害防治1000元左右,主要蟲害是紅蜘蛛、白粉虱等,主要病害是白粉病、霜霉病等。比如,紅蜘蛛防治每10天左右一次, 一次60元左右,每個周期240元左右;白粉病7—8天一次,每個周期500元左右。
“一般花農的收入已經可以了,投入積極性也相對較高。但是要想獲得更好的收益,提升品質是重點。以鮮切花為例,從C級到A級,價格幾何倍數的增長?!弊T中凱表示。
近幾年,花卉價格分化和優質優價也更加明顯。以昆明國際花卉交易拍賣中心8月14-31日單頭玫瑰花價格為例,最高價比均價就高出了數倍,8月21日最高價8.6元/枝,是當日均價2.03元/枝的4倍多。
然而,傳統大水大肥重藥不僅影響到花卉品質提升,而且影響土壤健康,使得很多老產區的土壤已經難以維持花卉的生產,這也是近幾年云南花卉開始向昆明以外區域擴張的主要原因。
因此,改變傳統管理方式,重視土壤健康,減肥減藥提升品質是未來的方向所在。
經濟下行銷售低迷,徹底暴露產業鏈缺失
春節前后11月至來年3月歷來是花卉銷售的黃金季,涵蓋了雙十一、圣誕、元旦、春節、情人節、三八節等重點節日,這段時間的銷售收入幾乎占花企和花農全年的一半,大部分花農或企業都會為這段關鍵的銷量和價格高點準備大量的花卉產品。
但今年受疫情影響,花卉終端市場消費銳減,產品銷售基本停止,導致花卉量價齊跌,損失慘重。據報道此次新冠疫情,不僅導致云南20億支鮮花賣不出去,而且賣出去連成本都不夠,直接經濟損失在100億元左右。
七夕的到來給鮮花銷售帶來了一絲希望。8月17日開始進入七夕備貨時間,鮮切花行情持續上漲,總體購買力持續提升。8月20日昆明國際花卉交易拍賣中心拍賣交易總量約為762萬枝左右,比8月1日拍賣交易總量約為375萬枝左右,足足高了一倍。21日之后單頭玫瑰價格開始有所下滑,主要是因為距離七夕節時間較短,供貨量大幅減少,行情開始下跌,總體購買力下降。
但是上半年的影響是深遠的,產業鏈缺失也暴露得十分徹底。
“其實去年花卉市場玫瑰均價比2018年每支降低了3分錢,已經有行情不好的苗頭。但是大家都預測今年種植面積依然會增加不少。然而疫情以來,銷售高峰期間,銷售基本停滯,有花無市,花農損失非常大。加上整體大環境不好,鮮切花這種精神消費是非必要的消費,到目前為止銷售情況依然不容樂觀。我們的一些會員客戶已經挖掉了一些鮮花,改種蔬菜?!弊T中凱表示。
之所以影響如此之大,主要是因為產業鏈不完善,缺乏相應的倉儲物流和營銷體系等下游產業支撐。當交通運輸受阻以后,導致大量的鮮花連省外都很難運出去。
此外,品種結構不合理,云南整體以鮮切、盆栽等觀賞花卉為主,食用和保健用的花卉品種不多,而且對應的深加工嚴重不足。
因此,未來要不斷拓展花卉的用途,大力發展食用類花卉產業,帶動鮮花加工業的發揮,不斷優化花卉產業結構;不斷強化花卉產業的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相關配套產業,比如上游的花卉配方專用肥、生物藥劑等,以及下游的倉儲物流、旅游等,以此帶動整個花卉產業的換擋升級和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