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工具:让农服突破已有坐标象限的束缚

作者:商丘经济贸易学校 孙方凯 2021/10/7 13:48:39
做农服,就是为了从单纯地卖产品,转变到推方案,搭建新的价值场景。 对于厂商而言,农服无疑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取利空间从农资扩大到了农业(农业投入品+托管/技术服务+粮食收储或品牌农业)。当然,对于生产商而言,农服是抓手,主要还是为了适应新形势,给经销商提供转型的方法,以及新的盈利空间。 经销商对于农服而言,能拥有、应用先进的工具,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目前检测服务导入农服且

做農服,就是為了從單純地賣產品,轉變到推方案,搭建新的價值場景。

 

對于廠商而言,農服無疑擴大了自己的業務范圍,取利空間從農資擴大到了農業(農業投入品+托管/技術服務+糧食收儲或品牌農業)。


當然,對于生產商而言,農服是抓手,主要還是為了適應新形勢,給經銷商提供轉型的方法,以及新的盈利空間。

 

經銷商對于農服而言,能擁有、應用先進的工具,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加分項。目前檢測服務導入農服且應用較多的,是經作。

 

工具,讓農服跟上時代的腳步,也讓服務有數據可依,讓服務更專業更精準、高效、優質、安全、多態,突破已有坐標象限的束縛。

 

因為糧作面積大,若每塊地都分析,則成本高,難度大,且糧作目前也不必要這么精確。即便是有差別,一個大區域完全可以大配方小調整,即能保障增產增收。

 

經作更復雜,即便是同一種作物,因種植年限、種植品種、種植區域、種植地勢、果樹樹形、砧木等不同就差別很大。原來種植憑經驗,但是往往新的情況超出了認知,疑難雜癥就多了起來。

 

有工具做指導,可以導出具體的數據指導、優化方案,就可以有望給服務的區域做全新的品種、模式、大數據引領。

 

更重要的是,經作經濟附加值高。

 

在糧作上推廣工具性價比低,且不容易推廣;在經作上推廣,容易被接受。

 

筆者曾經看某零售店給陽光玫瑰做的方案,僅基礎的營養方案就價值5800元以上,種植者還比較認可。因為陽光玫瑰收益高,特別是高品質者價格更高,所以,種植者才不吝投入。相反,目前大多數糧作還在增量上下功夫,加上種植成本飆升,別說大量施用液體肥、生物農藥了,即便是較貴的復合肥推廣也比較費勁。

 

在目前競爭的態勢下,每個廠商都很努力,都在找方法,找抓手。糧作做托管,經作做技術服務。而工具恰恰就是導入新產品、新產品集群的抓手和切入點。土壤、葉片的關鍵指標都可以檢測出來,在數據的影響下,缺什么、該調什么一目了然,解決方案也就順理成章了。

 

對于經作方面的農服而言,工具就是那臺更快的跑步機。

 

企業的未來一定是向自動化、智慧化邁進的。這給工具的使用場景提供了條件,通過檢測獲得數據支撐,再用“科技手段”和“精準管理”來指導企業的技術創新。

 

工具可以有效地為農業產業提供服務,提升農業價值,促進農業由“量”向“質”的轉變,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有專家表示,智慧農業最基礎的需求就是土壤信息感知,有能夠實時獲取土壤養分信息的儀器和設備,然后利用相關技術指導農業生產。

 

目前行業里,提供檢測工具的有富邦、東莞一翔、大連亞農、川金象、蚯蚓測土、上海芳甸等企業,未來應該會有更多。

 

業內爭相做CNAS認證

 

實現數字化、數據化成為業內的共識,建立一個數據搜集、數據分析的實驗室,來指導接下來的經營和生產也是企業的共識。

 

很多在做農服的企業也在加快布局專業化檢測項目,而CNAS認證是其權威性的背書。

 

上海芳甸實驗室是業內較早獲得CNASCMA認證的。今年2月,金象云檢測服務中心、蚯蚓測土實驗室也獲得了CNAS認證。還有一些企業實驗室在認證當中。

 

川金象·瑞象農業總經理雷珂表示:“獲得(尿素、復混肥料、工業用三聚氰胺與土壤四個方面共30個指標的檢測能力)CNAS認證標志著金象云在建立健全農技服務體系上又邁出了一步。”

 

雷珂認為:“要用檢測將經銷商武裝起來,更好地服務客戶,用數據來表述,會更具體更精準。數據化背書,可信度比較高。”

 

AI智能識別

 

遠離高科技的農業目前有了很多高科技,使種植越來越簡單、科學。但是目前大多存在于設想和示范階段。

 

有業內人士表示,行業的智慧農業目前處于布局階段,前景看好,但是做智慧農業的企業幾乎還沒有實現盈利的。

 

湖北的富邦股份近些年的黑科技工具比較多,到富邦股份的展示大廳,就可以發現:SoilOptix傳感器、莖水勢智能傳感器、水果采摘無人機、農業人工智能等應有盡有。

 

其董事長王仁宗表示,富邦目前正在做智慧農業的布局。通過引進、開發一些設備,收集土壤數據、氣候數據、病害數據、作物數據等,用來賦能大農業。

 

在大連,有個精準定位大棚種植、服務農業前端農資市場的系統“小沃棚聯”。這個系統是由大連亞農研發的。

 

713日,大連亞農與微軟就首創Al智能作物缺素識別功能達成合作。預計今年年底,大連亞農將根據算法以及獲得更多的作物圖片數據,完成 100 多種作物的覆蓋。

 

大連亞農總經理張浩表示,他們要提供一套面向客戶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帶動農資銷售。要讓數據、智能服務走進每個中國農業種植家庭,讓數據和智能工具的力量受惠于每個農資人!

 

養分速測工具箱

 

一個小工具箱,幾個小型儀器,就是東莞一翔、華南農大研發的土壤/植株養分速測儀,通過檢測葉片、土壤,用來迅速檢測氮、磷、鉀、鈣、pH、鹽度、含水量等關鍵指標,能夠準確、直觀地展現作物的生長情況,為科學施肥提供依據。

 

簡單、實用。幾乎可以提供實時獲取土壤、葉片養分信息。

 

據說十多分鐘就可以出結果,在經銷商的服務過程中還是比較受歡迎的。某服務商告訴筆者,原來的檢測工具也很好、很準確,但是檢測周期太長,種植戶檢測時的熱情也漸漸被時間冷卻,甚至有的種植戶就認為被(服務商)忽悠了,檢測只是幌子。現在速測,田間地頭出結果,缺啥、調啥明明白白。

 

東莞一翔營銷總監楊依凡表示,東莞一翔的“3+X農服落地新體系”像醫院一樣,給經銷商們配備工具設備、施肥方案,培訓專業知識。東莞一翔的短期目標是通過方案解決種植問題,從下而上驅動農資良性循環;長遠目標是讓農資經銷商成為專業的作物營養服務商。

 

還有一些企業的工具,此處不再一一列舉。

 

每家都有每家的邏輯和優勢在,無論哪個,如果能進入農服落地方案,都將發揮莫大的作用。就看哪個工具更能落地,能容易落地,更被經銷商和種植者喜歡了。

 

很多經銷商正在改變,開始構建工具體系和本地化方案,用這些破局當地市場。

 

很多種植者對工具也比較信任。

 

“大概”“估摸”這些概數的詞匯,變得越來越沒有說服力。數據,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精準服務的底氣

 

因為很多時候,經驗指導不了種植。有種植者告訴筆者,種了那么多年的葡萄,反而變得不會種了,今年兩個棚全廢了。

 

原因就是葡萄在午間葉片萎蔫,種植者認為缺水,多澆水后情況不但沒改善反而變得嚴重了。

 

經專業檢測之后,發現是因為鹽分過高,倒推種植環節時才發現是因為他們施用了太多的雞糞,雞糞鹽分過大造成的。

 

同樣的案例也發生在貴州的辣椒育苗上,育苗基地對肥水EC值等有精確的要求,特別是漂浮育苗,EC值可能根據天氣等自然情況隨時發生變化。

 

貴州卓豪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物營養事業部負責人鄒登相表示,原來做育苗是憑借經驗調配肥水。有了工具之后,可以根據營養的EC值(1.21.5ms/cm)實時檢測,實時調配。

種植者都說,有了工具做指導,有了數據做參考,心中有底了。

 

經銷商也表示,有了數據,心中更有底氣,這就像醫院一樣,各項指標有數據,能更好地指導種植方案。

 

而工具,也成了新手馳騁農資市場的突破口。

 

陜西眉縣的經銷商—寶雞永全農業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喬洋就是憑借打造農化工具體系與本地化方案,一點一點打開眉縣的獼猴桃市場并做大。

 

很多經銷商都表示,做農服開始比較難,但是后期是真省事,起碼不會有藥害、肥害發生。

 

構建區域大數據

 

對于以后經銷商該如何發展,煙臺北方果蔬葡萄研發中心的負責人伍小兵有自己的見解:第一,應用先進的工具;第二,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私房基地。

 

伍小兵表示,大數據沒有那么高大上,主要是掌握更多的數據。他通過檢測,搜集到了膠東半島的大部分數據,就可以用來精確指導當地種植或者做精準的技術方案。

 

因為有技術,有工具,所以可以做精準技術方案,但是怎么讓種植者信服?原來開會只講技術,但是沒樣板,所以拉力和黏性不夠。伍小兵的私房基地就排上了用場,因為是自己的基地,所以怎么做都可以自己做主,基地效益好,就能帶動更多人來關注、跟隨。

 

沒有檢測,可能就沒有那么精準的技術方案;沒有精準的技術方案,就不可能有好的私房基地樣板;沒有好的基地樣板做基礎,就不會有千人大會的盛況。這就是個因果關系。

 

其實農服,正讓農業趕上時代的腳步。

 

對于農業服務商而言,對于農業而言,未來,若能有更多區域、更多品類能切實做出區域作物大數據,用來指導、優化種植方案,進而共享數據,做種植的交流,那才是價值和意義所在。

 

也有廠家向筆者吐槽,目前數字農服的難點在于落地的人才缺乏:一是廠家和經銷商的團隊不專業;二是零售商真正想做農服的人少,也做得不純粹、不專業。

 

肯定有渾水摸魚者,但起碼說明了大家在乎,在農服中導入工具的使用是一個趨勢。

 

筆者想提醒下,對于使用檢測工具。利用數據指導技術方案,是農服的一個小趨勢,但是大家也無須焦慮。我們要明確我們要用它來做什么。對于使用者而言,工具、數據永遠是手段,并不神秘,僅是服務手段而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