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智”显身手
智慧化、數字化、科學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已日益成為昌吉回族自治州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今日新疆》記者 龔利 / 文
春爭日,夏爭時,“三夏”一刻不等人。
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的田間地頭,昔日烈日炙烤下農人揮汗如雨的景象已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隨處可見的植保無人機、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蟲情監測分析系統等智慧農業設備,正在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進行農業作業。
工作人員操作植保無人機在昌吉市二六工鎮幸福村晚熟加工番茄地進行飛防作業。梁宏濤/攝
2023年,昌吉州建成高標準農田480萬畝,占永久基本農田的62%;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面積300萬畝,占高標準農田比重61%;種植業機械化水平高達98.4%,處全疆領先水平。從“人扛牛拉”到“機器耕種”,從“靠經驗”到“靠數據”,“汗水農業”正朝著“智慧農業”加速轉變。智慧化、數字化、科學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已日益成為昌吉州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手機成了“新農具” 坐在家里就能顧田
看著屏幕、點點手機就能把600畝地的農活干了。這事,就發生在瑪納斯縣包家店鎮種植戶楊紅義身上。
“坐在家里就能查看棉田的生長狀況,以前200畝地至少要雇2個人,現在600畝地我和媳婦兩個人就夠了?!睏罴t義說,“看著選項,點擊一下,3秒內便可啟動電動閥門,讓水肥迅速順著滴灌帶流入棉花根部,閥門開關還能根據需水量智能調節?!?/font>
工作人員在瑪納斯縣國家數字農業種植業創新應用基地數字農業控制中心,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棉花生長情況。李雄心/攝
為楊紅義分憂解難的,是一款名叫“慧鳳收”的智慧農業手機APP。通過分布在田間地頭的農業物聯網監測設備,實時獲取苗情、墑情、溫度等信息,形成圖像反饋給用戶。農戶只需打開手機,登錄賬號,氣象數據、土壤濕度、苗情長勢、蟲害監測等情況都能一鍵獲取,是該繼續灌溉、還是施肥噴藥?也能立刻得到相應的指導。
“7月正是棉花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建議在你的棉花地里噴些縮節胺,可以有效控制棉花的株型,減少無效枝條的生長。”新疆心連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農藝師張寶帥正在給瑪納斯縣包家店鎮的棉花種植戶提出建議。
“你看,這塊地上有些紅色的斑斑點點,就是有蟲害發生的意思?!睆垖殠洿蜷_平板上的“數智農田”APP,正在給種植戶進行專業講解?!艾F在這類智慧農業APP功能非常強大,不管是我們技術人員還是種植戶,打開手機就能了解棉花的生長情況,幫助我們更科學管理農田,提高棉花的產量與質量?!睆垖殠浾f。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數據逐漸成為農業生產的“新農資”,手機也成為農業生產的“新農具”。過去,農民干農活“面朝黃土背朝天”,不僅十分辛苦效率還很低。如今,這番景象已悄然轉變,取而代之的是“人在家中坐,農活一點兒不耽誤”的愜意農耕生活。
“黑科技”讓種田效率大幅提升
當農民坐在家中,誰在田間干活?
裝藥、起飛、噴灑……在瑪納斯縣樂土驛鎮樂升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棉田里,一架架載有農藥、肥料的無人機,從地面垂直起飛到田地上空,按照設置好的路線進行棉花噴肥作業。
“今年的夏季比較炎熱,眼下棉花作物正值花鈴期,一旦出現持續高溫,智慧農場的植保無人機就會開始對棉花進行葉面肥噴施,以提高棉花的抗逆性?!爆敿{斯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呂曉慶說。
田地里的“黑科技”,除了天上飛的“大飛機”,還有農業灌溉的“智慧心臟”——智慧電動球閥。通過精準調控水流量與灌溉時間,可以實現作物用水按需分配,讓農田管理更加高效。
“現在主要安裝的是由新疆慧爾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智慧電動球閥,通過測算,安裝后農田畝均能節水30立方米左右,全面推廣使用后,瑪納斯全縣100萬畝耕地可實現節水約3000萬立方米。而且現在閥門、球閥的開關調節通過手機就可以完成。”瑪納斯縣樂土驛鎮樂升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周永鵬說。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隨著科技發展,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實現了水資源和肥料的最佳配置,可為農作物量身打造專屬“食譜”,極大地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環保水平。
“農戶下單后,我們會在他的田里安裝配套的農業物聯網監測設備,這樣農戶在家中就可通過手機APP遠程遙控,一鍵施肥,減少每次加肥、手動開關閥門過程,省時又省力?!毙陆倪B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劉林林說:“目前,心連心智能水肥一體化施肥系統已在瑪納斯縣安裝600多套,昌吉州安裝1000多套,全疆覆蓋耕地面積達50多萬畝?!?/font>
為了培養更多適應數字農業發展的“新農人”,瑪納斯縣建成數字農業實訓基地,通過“理論+觀摩+實操”等方式,為種植戶進行遠程水肥控制、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內容的培訓。
“我已經參加過兩次培訓了,受益匪淺?,F在是數字農業時代,農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學習新知識、應用新技術?!爆敿{斯縣包家店鎮皇宮村農民何平山說。
“智慧大腦” 幫助農戶實現“云”上種地
走進瑪納斯縣數字農業示范基地的智慧農場管理中心,可以看到一個長3.5米、寬2米的數字大屏,屏幕上展現著1.2萬畝示范農田的生產全貌?!斑@里的每一片地塊都有專屬的數字編碼和詳細信息,包括田塊面積、種植作物、病蟲害風險、農機運行軌跡等信息,在屏幕上一目了然?!眳螘詰c說。
2023年,瑪納斯縣建成占地40萬畝全疆最大的數字農業示范基地。呂曉慶介紹,瑪納斯縣數字農業示范基地建立的天空地一體化農田動態監測管理應用體系,用眾多傳感器和智能裝備搭建起天空地一體化的精準農情監測系統,集衛星遙感監測、水肥一體、農情監測、瑪納斯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和手機APP等為一體,提供集灌溉信息、種植監測信息、環境監測信息、氣象風險預警于一體的綜合決策地圖,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決策參考,實現了農業的精細化、科學化管理。這套智能終端如同“智慧大腦”,精準把控農業生產耕、種、管、收等各個環節,讓“云”種地從科幻故事的情節日漸成為新農人務農的現實。
經測算,經過數字農業提升改造后,一人可完成2000畝地的澆水、施肥、打藥等管理,可實現節水10%至20%、節肥5%至15%,每畝可增產20公斤,按籽棉收購價每公斤7.8元計算,每畝可增收156元,預計每畝可節本增效196元。
如今,在瑪納斯縣,小麥、棉花、玉米等農作物基礎數據資源采集和匯聚體系基本建成,天空地一體化農田動態監測管理應用體系和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穩步推進,數字農業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今年,瑪納斯縣計劃新建數字農業示范田20萬畝以上。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本質要求,就是向耕地和科技要產能?!爆敿{斯縣委常委樊衛強說,“我們充分依托現有的數字力量,讓老百姓享受到省工省地省肥的積極增效成果?!?/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