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心产区如何种出优质的新会柑?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王颖 2021/11/9 10:02:57
“柑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采者为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有对陈皮的记载,这里的广中,指的就是江门新会。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陈皮入选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成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之一。新会陈皮因此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并带动了其唯一原料—新会柑的种植。本期“发现·中国好水果”基地行就走进陈皮之乡—江门市新会区,走进双水镇北水村柑农戴近平的

“柑皮紋粗,黃而厚,內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廣中采者為勝。”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就有對陳皮的記載,這里的廣中,指的就是江門新會。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陳皮入選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成為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藥之一。新會陳皮因此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并帶動了其唯一原料—新會柑的種植。本期“發現·中國好水果”基地行就走進陳皮之鄉—江門市新會區,走進雙水鎮北水村柑農戴近平的果園,尋找新會柑的種植故事。


1.jpg

 

對于柑農戴近平來講,今年又是豐收的一年。

 

今年是他種植新會柑的第四年,也是他的果園開始掛果的第二年。

 

“第二年的產量就高了很多。這個果園去年的產量大約在四五萬斤,今年的產量在七萬斤左右。今年新會柑的價格也比去年漲了不少,去年的價格是3.5/斤,今年價格漲到了5.5/斤左右。”戴近平表示,按照目前的行情,今年他就能把前期的投入成本都收回來了。

 

4年前,戴近平在江門市新會區雙水鎮北水村承包了15畝地,從水稻改種新會柑。為了種好這15畝新會柑,從租地開園到掛果,三年時間他前前后后投入了不低于30萬元。為了種出好品質的新會柑,第一次接觸新會柑的他,一邊種植一邊向親戚朋友學習種植技術。

 

陳皮價格上漲,鮮果行情看好

 

作為全國唯一的“吃皮為主、皮比肉貴”的柑橘品種,新會柑不僅是新會區的“特色產業”,也是新會陳皮的唯一原料。

 

新會柑鮮果皮通過特定刀法切成三瓣狀,在新會自然環境下陳化三年以上,就成了正宗的“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為我國傳統道地藥材,具有理氣調中、健脾和胃、燥濕化痰、消積化滯等作用,是藥食同源的養生佳品,入方可和百藥,入膳可調百味。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陳皮入選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成為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中藥之一。

 

新會陳皮因此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從2020年疫情時期開始,價格就一路上揚。往年調價兩次的某些線上大賣家,2021年不到半年時間就漲價了三次。

 

陳皮價格的一路飆漲,也帶動了上游原料—新會柑的鮮果價格。就拿過去的2020年來說,新會柑鮮果的價格是一路上漲,越往后賣得越貴。二紅上市期間,新會附近的圈枝柑報價已經高達25/斤(鮮果)。2021年,新會柑鮮果的預定價格已比去年上漲了20%30% 

 

就戴近平的果園來說,位置在非核心產區,果園又是新果園,柑果價格才賣到3.5/斤的價格。當然,這也是因為他的柑果早早地就被預訂出去了,沒有趕上后期的漲價。

 

不過今年,客商給出的預定價已經到了5.5/斤,因為看好今年的柑價,所以他拒絕了客商簽約清園價的要求。

 

產地決定價值,品質決定價格

 

近幾年,因為陳皮的行情不錯,種新會柑的人明顯增多了。據江門市新會區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吳在敬介紹,當前,新會全區新會柑種植面積已超10萬畝,種植點分布在全區11個鄉鎮193個行政村。


2.jpg

 

雖然是全區都有種植,但不同位置種出的柑果品質還是有所差別的。新會熊子塔為中心,直徑約2公里的范圍內,土壤肥沃,種出的柑果總體柑香突出,柑油含量好,營養價值高,是新會陳皮最正宗的核心原產地。

 

我們此次所去的雙水鎮則屬于傳統定義中的二三線產區。這邊種出的柑果,價格與核心區域相比,相差懸殊。同樣是圈枝柑,核心產區的柑果可以賣到10/斤以上的價格,非核心產區的柑果只能賣幾塊錢一斤。

 

為什么同樣是種新會柑,價格差距卻那么大?

 

“還是要看品質。”果園技術負責人文明德表示,新會柑價格除了受產區位置、采收加工時間影響外,更受柑果品質好壞影響。

 

影響新會柑品質的因素,除了有水土、氣候、濕度、溫度等環境因素外,樹種(老樹或新樹)、肥料(有機或化肥)、生態環境(水源土質)、種植方式(圈枝或駁枝)的因素同樣關鍵。同樣的新會柑品種,核心產區、老果園、圈枝柑的柑果確實品質更好。

 

如何種出好品質的新會柑?

 

不能否認,地理位置對于新會柑品質的影響確實很大,但這并不是說,非核心區域就種不出好柑果。

 

從新會柑的發展來看,隨著核心產區農田的不斷減少,很多柑農帶著精湛的種植技術和果苗,外遷到周邊產區,其種出的新會柑品質跟核心產區的相差不大。這也就是說,只要用心打理,非核心產區也能種出高品質的柑果。

 

關鍵是如何才能算用心打理呢?

 

首先是養樹。養樹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好肥料的持續投入,需要將化肥和有機肥相結合,改善土壤,養根養樹。把樹給養好了,樹可能15年后依舊長勢旺盛,如果肥料處理不好,出現燒根,樹的壽命可能就六七年的時間。

 

其次是防蟲防病。新會柑好品質的前提是賣相好,果型扁平,表面沒有病斑、疤痕,果色均勻一致。這就需要對病蟲害的發生進行精準的預判,提前防治。

 

新會柑的主要病蟲害為果腐病、炭疽病等,每年新梢發出或者是雨水過后,高溫高濕天氣下,病害容易大暴發,需要在病害大面積暴發前及時噴藥治療。新會柑主要蟲害為紅蜘蛛、蚜蟲、貪夜蛾等等,一旦發生,必將影響果實產量和品質,需要打藥預防。

 

再次是日常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控梢:樹齡小,可以多放梢;果樹長大了,梢就需要多修剪了,以免留梢太多,樹的營養跟不上了。其中,秋梢是來年的結果母枝,要注重秋梢的保護。

 

最后是合理安排采摘時間。新會柑一年有四個采收期,從一兩左右重的小青柑到青皮柑,再到二紅柑、大紅柑,新會柑鮮果的銷售不需要等到果實完全成熟,可根據樹勢情況進行合理安排。如果掛果量較多,在疏果時期多采摘小青柑,以減輕柑樹負擔;如果落果較多,提高二紅柑的采摘比例。

 

“新會柑的管理真的很難,開始怕它沒柑,有柑了又怕它落柑。”戴近平表示,種植新會柑有很多學問,不像其他作物那么好管理,但只要管理好了,品質就差不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