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一号文件”看国内种业的机会
國際局勢動蕩之際,糧食安全勢必會被再次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即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
《意見》中明確了兩條底線任務,第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具體指出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保持在 1.3 萬億斤以上、提升糧食單產和品質、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第二,要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啟動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貫徹落實新種子法、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
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和單產水平提升的明確要求有望繼續帶動種業產業鏈景氣度上行。
打贏翻身仗
中國耕地資源有限,糧食產需總體緊平衡,進口趨勢增長,糧食自給率下降。經簡單測算,2008-2020年,糧食自給率從93%下滑至82%,下降了11個百分點。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此前的研究報告,國際糧食總產增長只有20%依靠播種面積的增加,80%要依賴于單產水平的提高。糧食安全問題的解決主要依賴于單產的提升,而推動單產增加的60%—80%來源于良種的科技進步。
危險的一點是,美國引領的種子產業競爭,造成了農產品安全最大的隱患——種子殖民化。
上世紀80年代,杜邦、孟山都、先正達等跨國公司就開始悄無聲息地布局和搶占中國市場。1995年之前,中國手握全球90%以上的野生大豆豆種,并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如今我國90%的大豆依賴進口,美國則成了全球大豆霸主。
1996年,阿根廷為了擺脫經濟衰退,引入轉基因大豆,孟山都一開始假裝看不見,放任當地農民盜種。短短數年,轉基因大豆便占領阿根廷99%的市場,隨后孟山都突然連本帶息向農民征收專利費,當地農民叫苦連天。
國外大公司憑借其先進的科技、雄厚的資金以及豐富的國際市場運作經驗,迅速控制了我國高端蔬菜種子50%以上的市場。荷蘭甜椒品種“蔓迪”每公斤能賣到18萬元,日本的西蘭花瓶中“耐寒優秀”可以從每袋3500元漲到2萬元。
我國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的單產水平同國際上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在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升糧食單產水平的目標下,推動生物育種技術的實施成為必然發展趨勢。
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農業農村部就會同有關部門,啟動了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希望開辟一條獨立自主之路。
2021年末,我國通過了“新種子法”,進一步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和鼓勵行業育種技術創新突破,種業板塊有望繼續受益于此次“一號文件”的政策支持,如果相關制度出臺順利,對于前期獲得轉基因安全證書的種業企業而言重大意義。
希望在龍頭企業
根據先正達招股說明書披露的數據顯示,全球種業市場CR5預計已達到 52%,北美玉米種子市場上龍頭公司拜耳的市占率約20%。
相比較而言,中國種業CR5僅為12%,龍頭種企隆平高科在水稻/玉米種子市場的份額分別為10%、6%。無論是行業整體集中度,還是龍頭在細分市場的市占率,均遠低于全球水平。
種業本質上屬于高壁壘、高投入、高回報的行業,是種植產業鏈上價值含量最高的環節,前期巨大的研發投入已經把一些中小企業擋在了門外。
2020年,拜耳作物科學的研發投資高達20億歐元,先正達+安道麥的研發投資為12億,科迪華和巴斯夫的這一數據分別為10億和8億。平均每個新種研發需要8-10年時間,耗資達上億美元,而且還要承受極大的風險,沒有錢根本無從談起。
因此,中國種業的未來希望在龍頭企業身上。而從行業發展方向來看,轉基因是一條絕對主線。
轉基因技術是一項提高種子抗性,利于單產提升的核心技術。1996-2019年,全球轉基因大豆/玉米種植面積增長了182倍和201倍。2019年,全球轉基因大豆/玉米種植面積為9190/6090萬公頃,占全球總量(剔除中國)的82%和39%。轉基因技術不僅幫助全球糧食增產,還穩固了美國、巴西兩大糧食出口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核心地位。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等政策密集發布,種業進入政策甜蜜期。12月6日,《國家級轉基因大豆、玉米品種審定標準》獲制定并公開征求意見。12月24日,105號主席令宣布種子法第四次修正案已獲全國人大通過將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與前3次修改相比,本此修改重點在于新增了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并且擴大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范圍和保護環節,其目的在于加強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創新。
種子法修正案落地速度之快超出市場預期,預計隨后國內主糧轉基因品種上市進程也將會被提前,未來5-10年,國內主糧轉基因品種滲透率將有大幅度的提升。
隆平高科是國內最大種子企業,傳承隆平精神,綜合覆蓋水稻、玉米、蔬菜瓜果、麥、食葵、雜谷等種子。2016年中信集團入主之后,公司開啟內生發展+外延并購發展,吸收國內優質種業資源,開拓巴西市場。
到2020年,隆平高科水稻和玉米的國內市占率分別為9.8%和 3.7%,穩居第一,規模優勢有望保持。公司旗下隆平生物和杭州瑞豐轉基因技術儲備豐厚,未來或通過種子銷售+性狀轉讓收獲轉基因紅利。
國際局勢動蕩之際,糧食安全勢必會被再次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種業的地位和關注也將同步提升,投資機會已經顯現。
文/每日財報 劉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