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产区下滑,新产区崛起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于平平 2024/3/17 9:10:53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近几年受种植结构调整、价格震荡,极端气候频发、种植成本高企等因素的影响,河南、山东、河北等传统优势产区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辽宁、吉林为代表的东北以及新疆产区在加速崛起。        河南:减种与增长交融    &n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近幾年受種植結構調整、價格震蕩,極端氣候頻發、種植成本高企等因素的影響,河南、山東、河北等傳統優勢產區經歷了深刻的變革,遼寧、吉林為代表的東北以及新疆產區在加速崛起。


        河南:減種與增長交融


        中國花生看河南,河南是全國第一大花生產區,常年播種面積在1800萬畝以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河南花生種植面積達到1931萬畝,產量615萬噸,分別約占全國種植面積的27%、產量的34%。


4-1.jpg


        河南花生種植模式主要包括豫南春花生、豫南麥茬花生、豫北春地膜花生、豫北蒜茬花生和豫北麥茬花生。按照種植品類可分為豫南的小花生產區、豫東及豫北的大花生產區。


        豫南春花生、豫北春地膜花生的播種時間集中在驚蟄后的4月中上旬,豫南和豫北麥茬花生的播種時間集中在6月中上旬,豫北蒜茬花生的播種時間集中在5月初。


        河南花生看正陽,正陽縣是全國花生第一種植大縣,常年花生種植面積在170萬畝,占河南花生種植面積的9%,產量50多萬噸,有“中國花生之都”“花生美食之鄉”的美譽。


        從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近三年在價格、氣候、種植成本等因素的影響下,河南花生種植面積在整體穩健之下,也略有起伏,尤其是在2022年。


        據筆者調研數據,河南單種一季春地膜花生的理論收益在1400—2000元/畝,小麥+花生輪作模式的理論收益在2100—2800元/畝。近三年來隨著小麥、玉米價格的提升,小麥+玉米輪作較小麥+花生輪作的收益差有一定程度的縮減。同時考慮到耕作效率和管理的便利,玉米對麥茬花生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另外,2022年在新花生播種階段,局部產區干旱,播種難度及灌溉成本大幅增加,多因素疊加下,導致2022年河南花生整體播種面積下滑明顯。


        根據正陽縣的農戶、收購商與農藥化肥經銷商交流反饋,2022年,正陽縣部分鄉鎮花生最低減種10%,最高減種90%,綜合預估減種在40%左右。而且近年來,駐馬店等傳統花生主產區由于連年重茬導致病蟲害嚴重,死苗、爛果等情況普遍,農戶倒茬、換茬改種玉米、大豆的現象突出。而且白沙花生方面,駐馬店正陽、南陽唐河部分地區春地膜花生種植面積下降非常明顯,部分地區減少30%以上,局部反饋有的甚至減少50%以上,地質好的地塊農戶多提前種了冬小麥。


        “花生平均收購價多在3.5—4元之間,高的甚至達到5—6元,但2017年價格低至3元左右,2018年甚至跌至1.5元左右,從2020年年初至2022年4月,花生種植收益是明顯低于玉米、大豆等競爭作物的,而且花生種植自動化程度相較于玉米等競爭作物也偏低,再加上種植成本逐年高企,收獲費時費力,農戶種植熱情正逐年流失,改種意愿強烈,多改種玉米、大豆。”拉多美魯南大區經理王德華表示。


        確實,花生的收獲過程遠麻煩于小麥、玉米、大豆,需要經歷“刨出地表→整株晾曬→秧果分離→場地曬果→脫殼售出”的較長過程,才能成為市場上流通的花生米,其中“整株晾曬”環節是否淋雨對花生品質影響較大。因為花生淋雨會導致花生殼色澤變差,以及花生米高水分引發的酸價、黃曲霉毒素等指標的超標風險,可以說,花生種植的風險比玉米、大豆要高一些。


        老產區在減種,新興產區在增長。例如,2023年新產季河南老產區的種植面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同時,豫南的駐馬店上蔡、平輿及鄰近的平頂山、漯河等新興產區,豫東的周口扶溝、西華等,豫北的新鄉及焦作成為新增量產區,粗略預估2023年河南的花生種植面積增加在10%—15%。


        一如河南新豫董事長楊傳軍所說,整體來看,河南花生種植是減種與復興交融的。因同期玉米價格持續下行,而花生價格表現堅挺,今年驚蟄前后,河南多數花生產區花生種子銷售情況良好,有的零售店種子都賣空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非常高。除了正陽縣及周邊傳統產區因重茬與病蟲害多發導致面積有所減少外,預計2024年豫南地區新季花生種植面積增幅在10%,主要集中在上蔡縣、平輿縣、汝南縣、確山縣、桐柏縣。同時,豫東的開封市、尉氏縣,豫北的新鄉及焦作種植面積增幅也會比較大。2024年國內花生種植面積整體肯定是增加的,還是會穩定在7000萬畝以上,河南有望突破2000萬畝。


4-2.jpg


        山東:種植結構調整導致面積下滑


        山東是全國花生第二大優勢產區,花生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青島、日照、臨沂、泰安、煙臺、菏澤、濰坊、棗莊等地,品種主要是以大雜花生、白沙為主,其中青島種植的花生以出口為主,售價較其他地區高。近年來,山東當地農業種植結構出現較大調整,部分地區農戶改種果蔬等經濟作物;魯南部分地區對農戶改種小麥、玉米實施了一定補貼,但是花生種植成本較高、管理費工費力,就導致花生種植面積減少;青島、煙臺、威海地區花生面積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例如萊西市、平度市面積縮減都在20%左右。


4-3.jpg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山東花生的種植面積達到巔峰,為1191萬畝,一直到2019年都保持在1000萬畝以上,但是從2020年開始面積跌破1000萬畝,2020—2022年這三年,基本保持在900萬畝以上。截至2022年底,山東省花生種植面積跌至915萬畝。


        就像業內人士所說,山東雖然近幾年面積在持續下滑,但是山東卻是國內花生產業鏈最完善的區域。在山東有著多個國內影響較大的花生集散市場,各地區也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花生分選、壓榨、食品加工、出口等產業企業,東北三省一區、河南、河北及進口花生也多集中到山東進行加工流通。


        河北:面積跌出前三,高油酸品種種植面積上升


        河北也是我國傳統的花生主產區,也曾經是種植面積和產量位居第三的產區。


        花生是河北第一大油料作物,種植主要分冀東、冀南、冀中和黑龍港四個產區。冀東花生產區包括唐山、秦皇島、廊坊等地,主要種植用于食品加工的小果花生;冀南花生產區包括邯鄲、邢臺等地,主要種植用于油脂加工的大果花生;冀中花生產區包括保定、定州、高碑店、新樂等地,主要種植以油用為主的春播大果花生;黑龍港花生產區包括衡水、滄州等地,主要種植用于油脂加工的高油酸春播大果花生。


        和山東一樣,河北花生近年來也是受種植結構調整以及價格的影響,整體面積和產量不斷下滑。據筆者調研,河北農戶多認為種植花生相對繁瑣費力,沒有玉米、大豆等種植方便收益高,所以多選擇改種。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河北花生種植面積在2004年的巔峰時期達670萬畝左右,2010—2017年保持在400萬畝以上;從2018年開始跌破400萬畝;截至2022年底,種植面積下滑到349萬畝。


4-4.jpg


        雖然河北的花生面積和產量是下滑的,但是河北花生的單產近幾年是穩步增長的,這主要得益于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的持續增長。截至2022年底,全國登記高油酸花生品種280個,其中河北省自主培育的就有48個,冀中南地區以種植冀花19號、冀花915、冀農花6號、中花215等增產潛力大的高產、高油大果型品種居多。冀東、承德張家口壩下或者地力較差瘠薄地以種植冀花18號、冀花572、豫花37號中小果型品種為主。據了解,河北新季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在200萬畝左右,近年來年均增長率約為10%。


        遼寧、新疆:加速崛起,前景廣闊


        除河南、山東、河北等傳統產區之外,東北三省花生區成為近幾年農資廠商重點布局的熱門區域。


        東北是國內重要的優質花生主產區之一,具有黃曲霉含量低、含油高、理化指標穩定等優點。遼寧花生主要集中在葫蘆島興城、錦州義縣、北鎮、黑山,阜新,鐵嶺昌圖,沈陽遼中區,遼陽,主要種植花育23、白沙308、唐油等品種;吉林花生主要集中在松原、白城,主要種植白沙308、9616、四粒紅等品種;黑龍江、內蒙古主要集中在臨近遼寧及吉林的區域,主要種植白沙308、四粒紅等品種。興城、北鎮、昌圖及扶余等是東北及全國知名的花生集散地,盤錦、營口是東北花生重要的海運港口。


        近三年,東三省的花生種植面積是持續增長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遼寧從2016年至今花生種植面積穩步保持在400萬畝以上,2021年直逼500萬畝,產量達到113萬噸,增幅最大。吉林2022年種植面積也達到364萬畝,黑龍江面積達到34萬畝。據了解,2023年,吉林、內蒙古、黑龍江三省區交界處,新季花生種植面積增加明顯,個別地區的增幅達到30%。


4-5.jpg


        據筆者調研,東三省花生面積快速上漲的原因有三:一是近年來當地市場花生價格較高,農戶種植積極性很高;二是當地土地可以深翻,花生重茬問題表現并不明顯,不存在跟花生爭地的問題;三是為了保證油料供給安全,地方政府鼓勵花生種植。


        近年來,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新疆花生的種植技術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種植面積和產量也在穩步增加。新疆花生主要分布在石河子市、沙灣縣、伊寧縣、托克遜縣、英吉沙縣等地,以大戶種植為主。


        當然,相比內地,新疆當地種植戶對棉花、糧食等依賴性較大,花生采收瓶頸一直難以突破,所以,雖然每個地州市都有零星種植,但還達不到連片種植,也就還沒有能形成一定面積規模。


4-6.jpg


        但隨著油料提升工程的推進,新疆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宜發展花生產業,戰略地位也日益凸顯。近年來,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糧油加工創新團隊、河南省農科院、山東省農科院等科研機構,以及魯花集團在內的重點企業,也在積極探索新疆地區花生種植模式,魯花、茂源、冀花、豫花等系列高油酸品種在新疆也逐漸普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魯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東偉,在今年全國兩會帶來的建議案是《建議在新疆發展花生產業,建立我國油料作物安全屏障》。他認為,在新疆發展花生產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實踐和科研成果證明,新疆氣候、地理條件適宜花生的種植,且產量高、質量優良,實現花生在新疆的廣泛種植,可以為國家油料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可以預見,新疆的花生產業會迎來新的突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新疆花生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產量達到6.61萬噸。


        毋庸置疑,東北尤其是新疆絕對是農資廠商謀求花生新增量的藍海所在,可以重點聚焦深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