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这个领域,农机机会巨大!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在耕地建設保護方面著墨較多,出臺了一系列“長牙齒”的硬舉措,尤其是提出全面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階段性任務,給農機帶來巨大機會。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多渠道增加投入,2022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億畝,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億畝。統籌規劃、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各地要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級。研究制定增加農田灌溉面積的規劃。實施重點水源和重大引調水等水資源配置工程。加大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改造力度,在水土資源條件適宜地區規劃新建一批現代化灌區,優先將大中型灌區建成高標準農田。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在耕地種植用途,要嚴格落實利用的優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以及飼草飼料的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全部用于糧食生產。
高標準農田建設主要包括:田(田塊整治)、土(土壤改良)、水(灌溉與排水)、路(田間道路)、林(農田防護和生態環保)、電(農田輸配電)、技(科技服務)、管(管理利用)等八個方面的內容,可以說是集水、土、氣、生態條件于一體,統籌協調的系統工程。
農業農村部在答復全國人大代表趙剡水提出的關于加速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的建議時指出,宜機化是丘陵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點內容,有關地方在項目初步設計過程中,應充分征求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各方意見,根據基礎設施條件、水土資源配套、作物種植習慣等,統籌考慮宜機化改造與農田建設,因地制宜編制項目初步設計,將宜機化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業農村部將研究制定高標準農田建設竣工驗收辦法,充分考慮建議內容,進一步明確竣工驗收依據和條件,規定程序和內容,以及有關監督措施等。
此外,農業農村部在答復全國政協委員陳貴云相關提案時表示,將積極指導和督促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優化工程布局,完善建設內容,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各地在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注重加強田塊平整和機耕路等工程建設,提高田面平整度和田間道路通達率,切實改善農機通行和作業條件,更好適應農業機械化發展。
其實,目前不少省份在制定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時,已經將宜機化作為重要指標。比如,江蘇省明確,高標準農田建設在灌排設施配套方面,蘇南、蘇中的圩區和平原地區灌溉設計保證率達到90%以上,淮北地區達到85%以上,沿海地區和丘陵地區達到80%以上。日降雨150毫米至200毫米雨后1天排出積水。耕地質量優良的標準為,土壤肥沃,耕層厚度大于20厘米,沙土區土壤有機質含量每公斤18克以上、非沙土區20克以上。田間道路要滿足農業機械通行、進田作業和農產品運輸需要,通達度平原區達到100%、丘陵區不低于90%。機耕路的路面凈寬不少于3米。農田灌溉節水高效,精準施肥、施藥,推廣應用綠色先進農業生產技術,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0%以上,其中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5%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專家認為,高標準農田應有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條件,其中宜機化應作為硬性指標納入。我國現在的高標準農田亟需做一個全面系統的“體檢”,確?,F有高標準農田符合旱澇保收、提產增效的建設目標;只有實現了機械化,高標準農田建設才有動力和價值,我國的耕地質量才能在保資源、穩面積、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時候,降低糧食生產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