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盛:优质产区势头不减,新市场日渐兴起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农资与市场 2021/2/15 15:52:19
种植区域广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我国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大致分为:北方一作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部、内蒙古、甘肃、宁夏、陕北等地;中原二作区—山东、河南、安徽等地;西南混作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南方冬作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由于种植地域广泛,所以基本上全年都有新土豆上市。2020年种植面积、产量激增《2020年中国马铃薯及马铃薯产品USDA年度报告》显示,202

種植區域廣泛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國。

我國種植馬鈴薯的地區大致分為:北方一作區—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北部、內蒙古、甘肅、寧夏、陜北等地;中原二作區—山東、河南、安徽等地;西南混作區—云南、貴州、四川、重慶等地;南方冬作區—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地。

由于種植地域廣泛,所以基本上全年都有新土豆上市。

2020年種植面積、產量激增

《2020年中國馬鈴薯及馬鈴薯產品USDA年度報告》顯示,2020—2021銷售年度(9月至次年8月),預計馬鈴薯鮮薯產量為9900萬噸,比2019—2020年9600萬噸(估計產量)增長3%。報告預計中國未來十年馬鈴薯總產量將平均每年增長0.9%。

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一。

我們可以看出,2016—2020年,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是變化著的,而種植的變化多由市場行情決定。

也有部分人士表示,2018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應該縮減得更多。針對北方一作區而言,2017-2018年上市高峰期間價格低于預期,部分薯農虧損嚴重,不少農戶種植熱情減弱,進而退出馬鈴薯生產,導致2018—2019年整體種植面積縮減明顯。2020年播種面積倒是擴大了不少。

對于2020年的市場變遷,各大企業的區域負責人了解的信息應該還是較為準確的。

云圖控股華北營銷中心冀北銷售部總經理孫景旺介紹,隨著國家對輪耕和節水的要求,內蒙古武川、烏蘭察布、錫林郭勒盟、河北省張家口壩上地區、承德市種植面積預計減少10%~20%。

山西唯實營銷總監李洋則表示,整體馬鈴薯市場看好,需求在增加,不斷有新人加入馬鈴薯種植行業。優勢產區的種植面積在逐年增加。

除了優勢產區,一些新產區也在興起。

西大華特蒙冀區業務經理霍東飛表示,近年來因為地下病害的影響,張家口地區的種植面積在縮減。而榆林市場則成了一個新興市場。

據陜西綠葉農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宏山介紹,榆林種植有100多萬畝的馬鈴薯。

而一些企業也開啟了在甘肅拓疆的進程。“那里有合適的土地,氣候環境適合種薯。”內蒙古格瑞得馬鈴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甘肅分公司負責人袁文國介紹,他們的甘肅張掖基地于2020年開啟,2021年種植面積約6000畝。

與種植面積相匹配的就是產量的增加。2016—2020年,我國馬鈴薯的產量一直是增加的。

但是,從單產水平來看,世界馬鈴薯平均單產為1.228噸/畝,我國平均單產為1.036噸/畝。比利時單產平均為3.06噸/畝,荷蘭平均單產為2.95噸/畝。相比之下,中國單產水平僅為比利時、荷蘭的1/3,明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中國在提高馬鈴薯單產水平方面尚有巨大潛力。

荷蘭和比利時是歐洲馬鈴薯生產較為發達的地區,其種薯質量、生產投入、機械化水平以及良種應用率等都很高。我國由于生產技術、種薯品質、機械投入等因素,馬鈴薯產業發展受到嚴重限制,從而導致我國雖是馬鈴薯生產大國,卻不是生產強國的現狀。


價格迷局:白菜已非白菜價,土豆依然低迷

根據馬鈴薯上市時間的早晚和產品的多寡,價格會有季節性的波動,這是慣例。

2020年2月3日至2020年3月27日,廣東惠州的新土豆率先上市,價格就比較高一些。

進入2020年5月份,由于滕州、南陽、荊門等多個產區馬鈴薯陸續大量供應市場以及蔬菜價格下跌,我國馬鈴薯價格季節性下跌明顯。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0年5月,我國馬鈴薯批發均價每公斤3.01元,環比下跌8.7%,同比上漲6.4%。

北京新發地的價格和全國馬鈴薯批發市場價格走勢基本類似,1月低開高走,2—4月繼續走高。秋季馬鈴薯上市價格開始低迷,7月之后價格開始走低。

2020年下半年開始,馬鈴薯價格基本在低于去年水平之下運行,均價同比跌幅少則2.11%,多則21.54%。產區庫存消化速度同比緩慢,銷區市場日銷量同比亦降低1/3甚至還多。

據薯網調查,2020年8月土豆跌幅最大,單月跌了21.8%;2020年9月,最低價(零售)跌到了0.6元/斤,均價為0.7元/斤,批發價更是跌到了0.4元/斤;隨著冬季的到來,價格陸續反彈上漲,漲到了往年的正常價位。

直到今年年初,蔬菜價格普漲,馬鈴薯巋然不動。很多業內人士著急:白菜都已經不是白菜價了,為何馬鈴薯價格難上去?

云圖控股華北營銷中心冀北銷售部總經理孫景旺介紹,因為種植品種不同、種植品質不同、上市時間不同,價格、行情沒有達到種植戶預期導致入庫存儲,基于去年在冬季馬鈴薯行情上漲考量(基于種植戶判斷行情經驗等),所以2020年9—10月份一作區馬鈴薯上市時,已經銷售40%,但是多數種植戶因為價格和行情原因已經入庫60%,等待價格的上漲。與去年相比屬于正常情況。

新洋豐技術推廣部副部長鄧超認為,馬鈴薯賣不上價格,也有收獲時間太集中的問題。如與烏蘭察布產區相鄰的張家口壩上地區、錫林郭勒盟及圍場,播種和收獲時間晚15—20天,所以賣價相對會低0.15元/斤左右。

六國化工查日輝介紹,秋季收獲期馬鈴薯價格低迷原因有:內蒙古、張家口壩上地區以及南方馬鈴薯種植面積過大,導致總產量供大于求;由于2020年7—8月份雨水較多,使馬鈴薯收獲季推遲,導致秋季北方一作區馬鈴薯集中上市,大家都急于銷售,收購商壓價。


破位求生:用品質穿越行情

每一個產業的從業者都會計算投入產出比,當利潤高時,種植意愿就強烈些;當利潤低的時候,種植意愿就弱些。如果一個產業利潤較高,且高水平、高品質種植能帶來高收益,那么這個產業的發展就會快。

熱市場需要冷思考。

所謂的熱市場,當然是指那些種植了熱門作物的熱門區域。我們希望種植者能更加理性種植,更加科學種植。

其實一輪一輪的種植過后,馬鈴薯種植泡沫大多數已經消散。我們期待泡沫過去,行業中留下的都是堅持長期主義的種植者、服務者,而不是賺一把就走的機會主義者。

其實,《價值》一書中有段話說得好:機會主義者的成功,會給由運氣或偶然因素造成的機遇賦予很大的權重,結果影響了自己的認知和判斷。長期主義者能夠意識到現有的優勢都是可以被顛覆的,技術創新也是有周期的。所以長期主義者堅持初心,保持進化。這也是馬鈴薯行業得以健康發展的基本點。

聯合惠農新產品部副總經理杜松表示,根據多年的行業經驗,優質優價是不變的真理。在2017年和2020年馬鈴薯行業的低谷期,生產優質馬鈴薯的農場主依然能贏利。

山西唯實營銷總監李洋介紹,內蒙古、陜北、黑龍江、湛江、張家口等種植區域種植水平相近,用肥及用藥理念較先進,灌溉方式也比較先進。而甘肅受地理條件約束,用肥及用藥水平較差。

我們采訪了一些馬鈴薯的種植者和服務商,他們普遍認為每畝地的投入在3000元上下。業內普遍認為,0.5元/斤是臨界點。低于這個價格則賠本。

不盲目追求產量

很多人覺得馬鈴薯是金礦,也有部分從業者告誡“現在這個行業掙錢的不足30%”。崔靜波表示,對于今年,印象深刻的是“掙錢的仍然是那撥人,賠錢的也還是那撥人”。

仿佛繞口令的話,我們卻都看明白了。

為什么賺不到錢?不是行情變差、利潤收窄背景下的普遍現象。雖然收入不增,成本上漲,但是馬鈴薯的種植依然大有可為。

為什么一撥一撥的資本入市,不是為了“割韭菜”,而是大家都看好這個產業。更多人相信,根據市場規律,行業既然能遭遇冬天就會遇上春天,熬過冬天就好了。

我們在查看市場價格的時候,發現同一個市場,2019年10月25日至2020年1月25日,3個月時間內,高品質薯(精品薯)的均價比普通馬鈴薯的均價要高0.25~0.5元/斤。

孫景旺表示,無論何時都要以市場為導向,品質為王。馬鈴薯種植已不能再單純地追求產量了,對于品質的要求應該越來越高。

其實很多道理大家都懂,為何還是不賺錢?

江西開門子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美珍認為,目前種植馬鈴薯壓力大,投入成本高,雖然產量有所提升,但是市場價格不高。

品種的迭代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近幾年,種植的面積在不斷增加,產量也在增加。隨著種植技術的提升,品種的變化也比較大。

新洋豐技術推廣部副部長鄧超介紹,內蒙古馬鈴薯區域從荷蘭白心系列兩三年內轉變成黃心系列,像大白花、荷蘭十五、夏波蒂、克新等品種明顯減少,現在比較火的品種有新佳2、226、V7等,主要原因是薯形好、品質佳、產量穩、抗病性有所提高等因素。

西大華特霍東飛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馬鈴薯,農資產品的品類及品規越來越多,市場的競爭逐漸出現無序化現象。近年,馬鈴薯拌種菌劑受基地歡迎,主要原因為相較于原有拌種劑,使用更便捷。所以,未來產品的設計及方案的使用需要往更利于種植者使用、對作物的生長促進效果更明顯的方向去走。

隨著消費升級的影響,市場對馬鈴薯品質的要求在逐步提高。簡耘科技CEO崔靜波介紹,馬鈴薯的升級主要表現在圍繞品種的顏色、芽眼數、薯形等生產性屬性。隨著馬鈴薯經濟價值的不斷開發,良繁基地的建設也進一步加強了種薯繁育能力,種薯質量得到了提升,品類也越來越豐富。高品質加工薯的生產占比在擴大,同時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鮮食薯品質要求提高,與之相對應的需求對馬鈴薯鮮薯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孫景旺表示,品質好、產量高的品種更受市場青睞,市場對薯形好、口感好的馬鈴薯需求量大,例如V7、希森等品種種植面積和種植水平都在不斷提升。

內蒙古及張家口壩上地區的種植品種也在變化,查日輝介紹說,2020年由傳統的克新一號、荷蘭十五、夏波蒂、冀張薯12等老品種向新品種轉變,由白心向黃心轉變,由以前一味追求薯塊大向薯形漂亮、大小均勻轉變,由以前一味追求產量向追求品質加產量轉變。

在南方的冬種馬鈴薯和北方一季馬鈴薯高附加值區域,荷蘭系列、夏波蒂等傳統品種大面積減少。聯合惠農新產品部副總經理杜松介紹,這些區域像雪川V系列、希森系列、思凡特等品種憑借薯形好、產量高、抗病的優點迅速占領市場。

改善用肥、用藥結構

用肥、用藥的結構已經發生了明顯改善。

云圖控股華北營銷中心冀北銷售部總經理孫景旺表示,近年來農藥和肥料都向著更高端、更專業的方向發展。農藥方面,種植戶對生物類防治藥劑接受度越來越高,使用農藥,的毒性越來越低,對于環保和安全的意識越來越強;肥料方面從重視價格轉向重視效果,對高品質的肥料認可度越來越高。市場上新型肥料類品種層出不窮:黃腐酸類的肥料、海藻酸類、添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及鐵錳鋅銅等單質肥料。這些變化在告訴我們,馬鈴薯種植管理水平和用肥的需求在提高,對馬鈴薯品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

金正大集團菏澤公司蒙西大區總經理張建軍也表示,近幾年,種植戶逐漸接受功能性肥料,未來種植戶更偏重于新型功能型肥料的使用,而且趨于定制化和專一化,針對特定問題有針對性地選擇可以解決問題的產品。所以企業就要以問題為導向,引導種植戶從改良土壤、提升品質、全程營養等方面來解決遇到的難題。

簡耘科技CEO崔靜波認為,種植戶對營養的重視程度高于病害的防治,隨著土壤結構的變化和種植戶理念的提升,新型肥料的使用會成為市場主流。馬鈴薯種植戶對環境的認識在逐步提升,對于新型產品的認可也有很大提升。需要重視的是,新型產品不能只重視產品技術本身,而忽略產品的使用場景。要考慮產品形態與現有農機和基礎設施的結合。提高精準化種植水平,是馬鈴薯種植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保持進化

在采訪中,西大華特蒙冀區業務經理霍東飛表示,這兩年他印象最深的關鍵詞就是“變化”。市場的變化、種植的品種變化等,倒逼業務模式的變化。

除了產品的迭代,大家還對綜合服務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孫景旺認為,對于農資行業而言,調整產品結構,要推出精準、高效、專業的產品,加強綜合服務也是大勢所趨。

崔靜波認為,若新型肥料的使用會成為市場主流,那么勢必能推進廠家直供,同時強化產品售后服務的直銷模式,促進行業新型服務組織的發展。這對農行業的整體發展意義深遠,由此也將影響農藥的經銷和流通,從而再次反向推進農資2B、2C電商向農村農業的發展。

上文中我們提到“掙錢的仍然是那撥人,賠錢的也還是那撥人”。

崔靜波解釋,好的“那撥人”能夠積極地擁抱行業變化,主動接洽變化背后的各類資源。而不好的“那撥人”還在固守原有理念。

值得關注的是,各個區域都有優秀的、種植水平高的種植者。全程機械化作業,噴灌技術、膜下滴灌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各種技術的加持,也大大提升了效率。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它。我一直比較欣賞一位作物大王說過話:“我們就將作物種好了就行了,其他交給市場。哪里有只賺不賠的生意?作為種植者,種好就行。”

這不僅僅是某個種植者的心聲,也有平臺商這樣說:“當前的農化行業只需要做好兩件事情:一個是你的專業,另一個是堅持你的專業。”


挑戰與曙光:找到生態位,經營好自己的生態位

中研普華研究院對2020—2025年我國馬鈴薯行業市場需求做了預測,2025年市場需求量預計將達到16248萬噸。

未來,馬鈴薯仍然是一個大市場,雖然各個種植者、服務企業都在努力進化,但是行業的痛點猶在。

馬鈴薯產業存在銷售難、種植技術水平低、土壤問題嚴重、病害加劇、種薯市場混亂等痛點、難點。如何平衡品質提高和產量提高也是一對矛盾。

在競爭激烈的馬鈴薯圈,活躍著很多志在馬鈴薯產業的企業。但是企業要生存,就要找到適合的生態位。有做專用肥的,有做營養解決方案的,有做質保解決方案的,有做全程解決方案的,有做某個節點的解決方案的……

六國化工可能是最早做土豆專用肥的企業。在銷售方式上,通過農場直供即六國化工直接銷售給種薯公司及種植大戶,降低了采購成本,讓農戶獲得更高的效益。

聯合惠農公司的優質高產營養施肥方案正是從馬鈴薯的基礎營養、鹽堿改良、低溫提苗、水肥營養、控花控旺以及缺素矯正等方面進行綜合調控,以達到優質和高產的最終目的。

金正大針對土壤重茬問題,使用微生物菌劑來改善土壤。金正大根據土壤養分狀況、馬鈴薯需肥規律和存在問題制定全程營養解決方案,植保套餐的制定是建立在植物營養的基礎上,遵循的原則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新洋豐在做產區的種植品種和種植方法的改良—改變種植品種,摒棄以前難以管理、產量低的品種,種植產量高、品質優、銷量好的品種,以產量增加收益;改良種植方法,挑選生長周期短的品種,用覆地膜的種植方式,提高地溫,促使馬鈴薯早熟,提前上市、賣高價;選擇功能性農資產品提升馬鈴薯產量和品質。

金禾佳農通過與馬鈴薯區域內企業(如中化現代農業等企業)合作的形式,鋪設多個示范點,進行多年的示范試驗,以點為中心,直至覆蓋正片區域。通過生物制劑解決、預防馬鈴薯土傳病害。

西大華特通過核心產品、關鍵時期及有效的用藥方式,對于細菌性病害,尤其是氣生莖腐病及瘡痂病的防治,提出“一灌兩噴”的防治理念,為馬鈴薯產業賦能。

簡耘科技則以馬鈴薯生長健康監護系統為基礎的微觀數據服務商為生態位。通過自主設計的智能氣象站、土壤儀等物聯網設備及線下實驗室收集覆蓋環境及作物的全方位數據,與已有的歷史數據及模型結合,輸出精準判斷并推薦應對方案,通過APP、網頁、短信等方式將系統診斷結果提供給農資經銷商或植保公司以及相關薯農,為下一步的農事操作提供決策輔助。

這些解決的都是種植過程中的問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各大互聯網公司背后的采銷流程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以前生鮮電商會直接找代辦到產地采買,采購回去的產品再進行粗加工和分級,這樣才能達到消費者的要求。但現在他們更傾向于尋找完成了清洗和馬鈴薯分級粗加工的供應商來進行采買。滿足不了要求的供應商無法進入電商平臺的供銷體系,這將使供應商的產地采買標準變得更加嚴苛。

無疑,能夠跟著消費升級趨勢不斷提升馬鈴薯鮮薯商品率的種植戶,將會成為未來的贏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