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看新农人如何用新科技玩转1400亩地

作者:苏州日报 2023/11/20 15:25:51
苏报讯(驻吴中区记者 刘达 瞿毅诚)“大家看,这个智能打捆机要注意速度和力度”“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很关键”……这两天,水稻收割进入尾声,而在吴中区临湖镇中的湖桥村,新农人潘明江的智慧农业小课堂才刚刚开始。作为苏州湖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不仅要管理近1400亩土地,更担负着将智慧农业的“火种”传播给每一位村民、种植能手和合作社负责人的重任。46岁的潘明江,曾是一名普通公司职员,但随着智

蘇報訊(駐吳中區記者 劉達 瞿毅誠)“大家看,這個智能打捆機要注意速度和力度”“植保無人機的飛行高度很關鍵”……這兩天,水稻收割進入尾聲,而在吳中區臨湖鎮中的湖橋村,新農人潘明江的智慧農業小課堂才剛剛開始。


作為蘇州湖嘉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他不僅要管理近1400畝土地,更擔負著將智慧農業的“火種”傳播給每一位村民、種植能手和合作社負責人的重任。


46歲的潘明江,曾是一名普通公司職員,但隨著智慧農業的興起,他的身份和工作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前兩年,他回到湖橋村,依托新型農業技術,實現從傳統農業到現代智慧農業的轉型。通過引進植保無人機、智能打捆機、智慧監測大屏和物聯網系統等,潘明江和他的團隊正在用科技重新定義農業生產。


在過去幾年中,潘明江和他的團隊通過使用智慧農業技術,實現顯著的成果。不僅提高土地產出效率,而且生產出的農產品質量也得到大幅提升。例如,產出的大米品質優良,在市場上頗受歡迎。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掌握智慧農業技術,潘明江經常舉辦培訓課程和實地演示。他熱情地邀請村民們參與到智慧農業的實踐中來,希望通過他們的共同努力,讓整個村莊成為智慧農業的示范點。


有了智慧農業,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改善了農民的生活質量。潘明江說,以前到農忙的時候,公司需要70個人,而現在只需要15人。


隨著智慧農業技術的不斷推廣和應用,湖橋村的農業生產也正逐漸轉型。湖橋村黨委書記邱士明表示,根據三農工作相關要求,湖橋村近年來持續開展智慧農村與智慧農業的推廣工作,在區農業農村局、臨湖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通過村委牽頭,引進了許多農業科技企業,協助農戶進行技術升級、農業數字化改造,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