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扩种潜力大,油菜农资市场暗藏了哪些机遇?
近年來,我國油菜實現了播種面積、總產、單產、油菜籽含油量和雙低品質“五齊升”。油菜種植收益持續向好,未來油菜產業發展動力足空間大。
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作為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來源,油菜在農產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國是世界油菜生產大國,常年種植面積1億畝左右,年產量1400萬噸左右,約占世界總產量的30%,產量和面積位居全球前列。
近年來,我國油菜更是實現了播種面積、總產、單產、油菜籽含油量和雙低品質“五齊升”。
綜合我國油菜生產情況和國內外市場形勢及趨勢看,我國油菜種植收益持續提高,未來油菜產業發展動力足空間大,也對油菜產業的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齊升”的油菜產業
油菜在我國種植分布廣泛,其種植面積受到國家對種植油菜政策傾斜的影響而變化,也易受國際油料市場的沖擊。
2015年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后,我國的油菜播種面積和產量均明顯減少。近幾年,隨著政策補貼力度加大,帶動了油菜種植規模擴張。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中國油菜種植面積1.05億畝,產量1471.35萬噸。國新辦消息,2022年油菜種植面積達到1.09億畝,增加400萬畝。
2022年是國家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的第一年,農業農村部實施擴種1000萬畝油菜推進行動,油料生產穩步發展。
油菜是擴種潛力最大的油料作物。我國南方大約有1億畝冬閑田,其中,可用于油菜種植的有5000多萬畝,這是擴種油菜的最大潛力所在。未來,隨著大力開發冬閑田、推廣油稻輪作、擴種南方冬油菜,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華南地區油菜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將明顯增長。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預計到2025年,我國油菜種植面積有望達到1.2億畝左右,產量也將達到1800萬噸。
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中國的油菜種植從大片區來劃分,以秦嶺—淮河為線可以劃分為南方冬油菜和北方春油菜。春播油菜一般每年4—5月種植,當年10—11月收獲,種植面積與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在7%—8%,主要集中于東北和西北地區,以內蒙古海拉爾地區最為集中。秋冬播油菜一般每年10—11月種植,來年5—6月收割,播種面積和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在92%—93%,主要集中在兩個地區:長江流域主產區和西南主產區。其中長江流域油菜主產區,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西南油菜主產區,包括四川、貴州、云南、重慶等。此外,河南南部地區也是一個重要的秋冬油菜種植區。
從各地區產量對比來看,前十大主產省為:四川、湖北、湖南、安徽、貴州、江西、云南、重慶、江蘇、河南。2021年這十個主產省的油菜籽總產量達到1278.75萬噸,約占全國油菜籽產量的86.91%。其中四川、湖南、湖北三省的油菜籽產量分別為338.66萬噸、251.78萬噸、230.25萬噸,合計約占全國的55.78%。
隨著種植面積與產量的雙雙提升,加之種植管理技術不斷提高,我國油菜的單產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從2010年全國平均每畝116.53公斤上升至2021年的140.30公斤。但這與歐盟206.67公斤/畝的單產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換句話說,目前我國油菜的單產不夠高,亟須在品種選育上加大投入,選育出高產的品種,提高種植戶的信心。
此外,油菜籽品質也有了進一步提升,含油量逐年上升,芥酸和硫苷含量呈逐年下降趨勢。2020年我國菜籽含油量較2019年同比上升2.12%,芥酸、硫苷雙低達標率上升3.7%。在育種技術強有力的支撐下,我國已培育出許多優質油菜品種,例如中油雜系列、華油雜系列等。
總而言之,我國實現油菜播種面積、總產、單產、油菜籽含油量和雙低品質“五齊升”。
消費持續增長,種植效益明顯提高
我國是全球菜籽油第一消費大國。據農業農村部油料市場分析預警團隊估測,近10年來,國內油菜籽消費量(包括進口菜籽油折算成油菜籽)震蕩增加,2021年達到2303萬噸,年均消費增速為2.8%。
雖然我國油菜籽產量持續增長,但仍不能滿足國內居民消費需求,油菜籽存在比較大的供需缺口,需要進口油菜籽和菜籽油來填補。據監測,2017年以來,我國油菜籽產需缺口震蕩擴大,2021年創歷史最高831萬噸。但近幾年,我國油菜籽進口量明顯低于2018年之前,2021年進口量僅為264.64萬噸,同比下降15.02%,油菜籽供給量中進口量占比降低到16%。隨著進口油菜籽減少,我國轉而直接進口菜籽油,2021年菜籽油進口量為135萬噸。
而且,隨著消費升級,預計未來油菜籽消費需求仍有增長空間。
隨著油菜籽消費持續增長,產需缺口較大,拉動油菜籽價格保持高位。2022年我國油菜籽價格走強,自夏收油菜籽開秤以來,產地收購價格高開高走、購銷兩旺,全國油菜籽入廠月均價保持在3.29元/斤以上,較2021年同期提高6.8%以上。國產油菜籽市場在需求拉動下,繼續呈現穩中走強的趨勢。
當然,隨著我國農業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國際市場油菜籽產量、供需格局的變化,也會影響到國產油菜籽行情。但是,基于原料價格、加工方式、產品色香味、消費群體方面的明顯差異,目前國產菜籽(油)和進口菜籽(油)已經形成了相對獨立運行的兩個市場。近年來,國產油菜籽與進口油菜籽價差始終保持在每噸1600元以上,價差背后是市場競爭的差異化體現。
此外,隨著消費增長的拉動,油菜種植收益也持續向好。比如湖北,受單產增加和價格上升帶動,畝均產值達到1015.30元,較上年增加14.1%。
另外,主產省加大財政投入,支持油菜擴種,為增加農民種植綜合收益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湖南2022年財政投入3.3億元,支持開展220萬畝稻油水旱輪作試點。
百億級農資市場,迎爆發機遇
通常種植一畝油菜,種子投入25—35元,肥料投入150元左右,病蟲草害防治方面投入50—80元(主要是除草劑和防治菌核病),不計算人力成本、地租成本,一季油菜的種植成本基本上每畝220元以上。上億畝的種植面積,我們簡單計算得出的油菜的農資市場容量是百億級的。
近年來,隨著種植油菜的效益逐年提高,加上政府補貼政策的推進,油菜生產逐步恢復,農藥、肥料、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投入在不斷加強。尤其是集中連片的油菜規模化種植越來越多。種植大戶對于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產品的品牌和質量效果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對于新事物的接受度也在提高。這就促進了高端農資的銷售和推廣,給農資批發商和零售商帶來了不小的增量。
肥料需求更加多樣化精細化
傳統種植時期對品質要求比較低,所以在選擇品種與肥料上比較粗放,管理也比較粗放。隨著老百姓對食用油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種植戶不僅要追求產量,還非常注重油菜的品質。為了提高品質與產量,那么種植管理就需要有所改變。
傳統的油菜種植一般是“一底兩追”:底肥+臘肥+薹肥,即60—70斤底肥,臘肥和薹肥共約40斤尿素,合計約110斤肥料,畝投入170—180元,加上施肥人工成本,合計每畝施肥成本200元左右。一般是房前屋后、地頭、道邊、坡地丘陵、梯田分散種植。
近兩年,隨著油菜規模化種植水平的不斷提升,油菜施肥水平和施肥技術也在發生變化。
現在一般“一底一追”為主:一次底肥、一次臘肥或者薹肥,個別也有一次性施肥的,減少了1—2次施肥人工成本,合計畝施肥量減少約20%,畝施肥成本減少20—30元。
“以前是一家一戶小面積種植,在肥料施用上不重視。隨著土地流轉的加速,種植大戶越來越多,他們對肥料的重視程度更高,需求更加多樣化精細化。”六國生態農業公司黑龍江銷區總監楊智平表示,這給肥料企業帶來巨大的機遇,在油菜專用肥方面實現突破。六國化工推出的油菜專用肥和一些配比適合油菜的肥料銷量實現了增長。六國化工針對種植戶提供油菜的全程營養解決方案,比如油菜專用肥中特別添加了油菜所需的硼元素,對油菜提質增效有顯著的作用。
“以往,種植戶就使用簡單的15—15—15的普通化肥,現在他們開始使用功能性的肥料。”拉多美江西業務經理許光華表示,拉多美生產腐植酸鉀的肥料,比如青蛙王子20—10—20、26—12—12等產品,有著減肥增量(減少種植戶投入,提升種植戶收益)的效果,加上其為農戶提供全程的技術指導,這些產品在江西油菜種植區銷量增長明顯。
“隨著油菜生產逐步恢復,包括肥料在內的農業生產資料投入在不斷增加。現在三寧金鈦能油菜專用肥20—7—9、20—8—8的銷量非常好。”三寧化工農化服務部部長趙洪濤介紹,一方面在技術層面,公司引進了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簡稱中油所)專利技術,添加了公司獨有金鈦能增效助劑,性能卓越。另一方面,三寧與中油所合作,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示范、測產驗收,在技術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實踐。
“油菜種植戶越來越青睞施肥次數少、肥勁足的緩釋長效肥料。”馬鞍山宏澤農資有限公司戚玉寶表示,以脲醛緩釋工藝為核心技術的住商肥料滿足了油菜規模種植戶的需求,而且用肥效果顯著,“一底一追”或者一次性施肥的情況下比傳統施肥增產15%—20%。近幾年,該公司主銷的住商肥料尚品24-16-6和住商肥料配套肥24-15-10在油菜上的推廣速度非常快。在安徽和縣,有很多住商肥料油菜肥的忠誠粉絲,如千畝油菜種植戶胡克來、黃世平等,都是多年的忠誠的住商肥料用戶。
在油菜種植過程中,住商肥料會不間斷地對種植戶進行回訪跟進,帶領種植大戶及時了解田間的情況,如是否有凍害,是否有病害等,有問題都能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住商肥料(青島)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邵立洋認為:“在產品銷售的同時,服務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廣大的種植戶有一個好的收成。”
解決痛點問題,才是市場最大的需求
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和適時的病蟲草害防治是提高油菜產量與品質的關鍵。
除草是油菜種植時重要的管理措施,能夠保證雜草不與油菜爭水分、養分,利于油菜的正常生長。近年來,很多種植戶表示油菜田除草越來越難,主要是因為油菜對除草劑比較敏感,除草劑是否正確使用對除草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冬油菜區除草劑一般以乙草胺類、異丙甲草胺和高效氟吡甲禾靈為主;春油菜區除草劑主要為高效氟吡甲禾靈、精喹禾靈和草甘膦。
根據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2023年全國油菜病蟲害總體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07億畝次,重于2022年。油菜主產區春季氣溫偏高,部分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容易造成蚜蟲和菌核病大規模發生。要及時巡查大田,提早制定病蟲害防治方案。
病蟲害高發,使得油菜的豐產和穩產面臨嚴峻挑戰。一般油菜種植戶一季用藥2—4次,當然,這還要依據管理水平及每一季病蟲草害發生情況而定。油菜主要蟲害為蚜蟲,以及菜青蟲、小菜蛾、菜螟等鱗翅目害蟲。蚜蟲一般可用吡蟲啉;鱗翅目害蟲可選用高效氯氰菊酯、甲胺基阿維菌素等。油菜主要病害為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常用殺菌劑主要為多菌靈、菌核凈、多·酮類、咪酰胺和腐霉利等。
近年來,油菜苗期病蟲害發生率有所增加,因此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技術發展迅速。可以有效防控油菜根腐病、霜霉病和菜青蟲、蚜蟲等苗期病蟲害,提高油菜成苗質量、抗逆性、抗病性。
長江流域油菜種植區,長期嚴重漬害,菌核病等病菌高發。為了更好地防治菌核病,在油菜初花期,各主產區積極開展“一促四防”,進行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比如,2022年湖北57個冬種油菜綠色高質高效生產示范縣陸續對190.4萬畝油菜示范片實施統防統治,使用植保無人機超3000臺,300多個種植大戶、新型經營主體直接參與油菜菌核病統防統治社會化服務。
無人機飛防作業進行專業化統防統治,不僅大幅度減少人工量,還減少了農藥使用量,解決了種植戶作業難的問題,病蟲害防治也更經濟安全高效。
對于企業和渠道商來說,針對油菜種植戶痛點問題,提供相應的實用性解決方案一定是擴大市場最好的方法。
提升機械化水平,助力規模化生產
由于油菜品種的生物性特征,油菜綜合機械化率不高,特別是播種和收獲環節的機械化短板突出,生產過程主要靠人工。《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2021》數據顯示,油菜種植總成本929.16元/畝,其中人工成本552.26元/畝(家庭用工折價+雇工費用),占總成本的59.45%。
勞動強度大,費工費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戶種植油菜的積極性。因此,提升油菜種植機械化水平成為我國油菜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農民愿不愿意種油菜,種多少油菜,主要考慮的還是經濟效益。農業農村部油菜全程機械化專家組組長吳崇友表示,只有提升機械化水平,提高經濟效益,農民才愿意種植油菜,國家才能實現油菜擴種的目標。
只有提升機械化水平,才可能改善目前油菜種植分散且效益低的現狀,盡早形成規模化油菜生產體系。比如在安徽和縣姥橋等土地比較平整的平原鄉鎮油菜種植面積增加明顯,主要原因就是平原種植更加有利于機械化播種和收獲。而在云南,雖然當地油菜花旅游業較為發達,每年都有眾多游客前去觀賞油菜花海,由此也吸引農戶積極種植油菜,但因云南平原較少,規模化種植有一定難度,云南2022—2023年新季油菜種植面積與上一產季基本持平。
國家政策的扶持使我國油菜全程機械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21年,我國油菜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1.92%,其中種植機械化水平僅為38.81%,收獲機械化率接近50.97%。但總體來看,我國油菜機械化水平還是比較低,特別是種植機械化水平低,作業成本比較高。
在我國大部分油菜產區,無論是品種特性、栽培技術,還是用藥、施肥習慣等都尚難以與機械性能相匹配。
比如,我國長江流域油稻輪作區油菜種植面積占全國油菜種植總面積的80%以上。油稻輪作區,油菜與水稻的播栽、收獲時間有沖突,許多種植戶和企業擔心影響水稻收成,不愿意種植油菜。解決油菜與水稻生育期的茬口矛盾問題成為長江流域油菜擴種關鍵。
在茬口允許的情況下,應早盡早,搶墑播種,是冬油菜播種的常態。而油菜機械化播種省時、省力,效率高,能夠有效縮短播種時間,緩解茬口矛盾問題。這就需要種植戶根據墑情茬口選擇合適的機械化耕種方式(機械直播、無人機飛播和機械移栽)。
比如,無人機飛播油菜能適當緩解南方冬閑田茬口銜接矛盾,作業效率高(1臺無人機1小時平均播種40畝,頂8臺農機或40個人工),而且與地面播種機械相比,受田間條件影響小。重慶2022年秋季飛播油菜10萬畝以上。
再比如,油菜毯狀苗機械移栽也可以解決茬口矛盾。傳統人工移栽,2個勞力一天只能移栽1畝地,而利用毯狀苗機械移栽新技術,作業效率可達5—8畝/小時,作業成本只有人工移栽的1/10。
當然,種植戶也越來越青睞于選擇適合機械化操作的農資投入品。農資企業如果能夠滿足種植戶的這一需求,就會擁有一大批的忠實粉絲,最后贏得市場。比如,住商肥料油菜肥在規模種植區主要服務于當地經銷中心直供種植大戶,由于住商肥料顆粒比較均勻、顆粒硬度高,很適合目前種植大戶的無人機施肥需求,在安徽、江蘇油菜種植大戶中備受青睞。
油菜作為主要油料作物,國家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油菜籽的收購價格也在穩步提高,種植的效益得到了保障,種植積極性也在逐步提高。提升機械化,省工省時;減肥減藥,提質增產,幫助種植戶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同時提升油菜籽的品質和菜籽油的品質,是符合國家政策的大方向,也是農資企業的機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