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我国“后熟”水果

作者:云果产业大脑、网络资料综合整理 2022/10/23 10:05:20
“后熟型”水果特指果实从“生理成熟期”到“食用成熟期”之间继续熟化的阶段,人们将这一特殊而重要的阶段称为果实的“后熟阶段”,这一类水果也被称为“后熟型水果”。 常见的后熟型水果有香蕉、芒果、猕猴桃、榴莲、番木瓜、柿子、番石榴、牛油果等。 水果的风味与成熟度有一定关系,通过催熟或者缓熟技术,对水果成熟度进行合理选择,能有效提高水果产品的商品质量和风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nbs

“后熟型”水果特指果實從“生理成熟期”到“食用成熟期”之間繼續熟化的階段,人們將這一特殊而重要的階段稱為果實的“后熟階段”,這一類水果也被稱為“后熟型水果”。

 

常見的后熟型水果有香蕉、芒果、獼猴桃、榴蓮、番木瓜、柿子、番石榴、牛油果等。

 

水果的風味與成熟度有一定關系,通過催熟或者緩熟技術,對水果成熟度進行合理選擇,能有效提高水果產品的商品質量和風味,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后熟型水果,通常要經過后熟作用才能達到其最佳食用成熟度,通過催熟技術可以提升后熟型水果的外觀、色澤、食用風味等。后熟型水果可以提前采摘,利用其后熟作用,采取如低溫、氣調等措施抑制后熟作用,有效延長運、貯期。

 

就整體產量而言,后熟型水果在我國所占的規模較小,在國家統計局統計的11種大宗水果商品(香蕉、蘋果、柑橘、梨、葡萄、菠蘿、紅棗、柿子、西瓜、甜瓜、草莓)中,僅有香蕉和柿子屬于后熟型水果,且兩者在全國水果中所占比重較低。

 

以生產規模較大的香蕉、柿子、芒果、獼猴桃為例,2020年,后熟型水果中產量最高的香蕉產量為1151.33萬噸,在全國水果產量中所占的比重為4.2%;芒果產量為327.2萬噸,所占的比重約為1.21%;柿子產量為330.6萬噸,所占的比重約為1.19%;獼猴桃產量為229.1萬噸,所占的比重約為0.84%。按此估算,后熟型水果產量在全國水果產量中所占的比重約為10%

 

從生產規模變化趨勢來看,2011年至2020年間,我國幾個主要的后熟型水果產量呈波動增長趨勢,香蕉產量增幅為21.7%,柿子產量增幅為19.41%,芒果產量增幅為226.09%,獼猴桃產量增幅為212.22%。其中,芒果產量增幅最大,柿子產量增長較為緩慢。


12-1.png

 

國內常見的幾種后熟型水果(香蕉、柿子、芒果、獼猴桃、榴蓮、番木瓜)產區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橫斷山脈以東的區域,其中,廣東、海南、云南、四川、臺灣、廣西等地區后熟型水果生產較為集中。

 

后熟型水果產區集中程度較高,但各省域產量差異較為明顯,產量最高省域的產量往往遠高于其他省域。

 

以香蕉、柿子、獼猴桃為例,香蕉2021年產量排名前五的省區依次是廣東、廣西、云南、海南、福建,產量分別為479.7萬噸、309.8萬噸、206.0萬噸、116.0萬噸、45萬噸,5個省區在全國所占的比重98.64%。柿子產量排名前五的省區依次是廣西、河南、河北、陜西、山西,其中最大產地為廣西,產量高達110.6萬噸,占全國柿子產量的33.27%。獼猴桃產量排名前五的省域依次是陜西、四川、貴州、湖南、浙江,其中最大產地為陜西,產量高達62.46萬噸,占全國獼猴桃產量的39.47%

 

得益于我國龐大的市場規模,雖然我國后熟型水果產量在國內水果產量所占的比重較低,但在全球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產量及規模位于全球前列。

 

以香蕉為例,香蕉是全球貿易量最大且涉及貿易國家和地區最廣泛的熱帶亞熱帶水果,全球有130多個國家種植香蕉。其中,我國是世界第二大香蕉生產國和消費國,20092021年,我國香蕉市場穩步發展,年消費量在900萬噸以上。再譬如,中國獼猴桃種植面積與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產區跨越南北,優良品種推陳出新,種植面積不斷增加。


12-2.png

 

淡旺季分野明顯,整體價格呈增長趨勢

 

水果消費淡旺季與水果生長周期較為一致,后熟型水果周年均有生產,且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眾多反季節水果充斥市場,整體而言,后熟型水果并沒有明顯的淡旺季分野。

 

但單一品種水果淡旺季分野仍然較為明顯,如香蕉消費淡旺季非常明顯,淡季一般為夏季,旺季為秋冬春季節,夏季香蕉消費量僅為高峰期的三到四成;芒果消費旺季為夏秋季節;番木瓜消費旺季為秋季;柿子、獼猴桃消費旺季為秋冬季節。

 

從價格來看,常見后熟型水果(香蕉、柿子、芒果、獼猴桃)價格呈增長趨勢,20218月至20228月,香蕉價格從4.99/公斤增長至5.76/公斤,增長幅15.43%;柿子價格從4.76/公斤增長至6.2/公斤,增長幅30.25%;芒果價格從10.3/公斤增長至12.28/公斤,增長19.22%;獼猴桃價格從9.56/公斤增長至10.35/公斤,增長8.26%


12-3.png

 

后熟型水果成熟采摘后呼吸作用顯著,相同條件下保鮮時間較短,不利于貯存和運輸,遠距離運輸銷售難度大。但是,隨著冷藏庫、冷鏈物流運輸車等采后商品化處理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以及分選、包裝、冷藏為主的鮮果初級加工水平不斷提升,大幅提高了果品采后保鮮能力。此外,網絡銷售逐漸成為主流趨勢,消費者利用京東、淘寶、拼多多等知名電商平臺,微信、微博等微商平臺,抖音、火山小視頻等直播平臺選購不同種類的水果,疊加城鎮化的發展、配送方式(外賣)等的推陳出新,推動消費量增長。

 

但是,提前采摘的后熟型水果風味較完全成熟后采摘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催熟也有一定技巧,極易造成售后問題。比如獼猴桃產業電商銷售發展較為成熟,但也曾因品質不穩定等因素,對銷量造成較大沖擊,還影響了產區的口碑。

 

因此,后熟型水果產業的發展不僅要解決一般水果產業發展常見的生產端和需求側之間供應鏈體系建設的問題,還需要面對后熟型水果后熟作用對生產、貯存、運輸及消費等方面的不利影響。

 

生產格局小而分散,產業化程度不高

 

我國后熟型水果種植以小型種植戶為主,生產格局小而分散,市場集中度較低,種植戶議價能力弱、抗市場風險弱,產業鏈的整合和打造乏力。


12-4.png

 

而且,我國后熟型水果單產水平偏低,主栽品種單一,品種退化,新品種推廣困難。另外,引進品種多、自育品種少制約了后熟型水果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以芒果為例,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目前主要栽培的品種有臺農1號芒、金煌芒、凱特芒、桂熱芒82號、貴妃芒、桂熱芒10號等,自育品種僅占整體種植面積的15%左右,導致同質性嚴重,差異化不大。


我國水果產業化程度不高,產業鏈條較短、商品化水平較差,成熟果品浪費嚴重、產品附加值較低。如柿子屬易腐食品,保鮮期很短,不耐壓,對貯藏和物流基礎設施要求高。我國柿加工企業多以加工柿餅為主,少部分用于生產柿醋,果汁、果醬、果酒及提取物加工的企業較少,加工品較單一。

 

此外,我國水果品牌多,但大多雜而不響、大而不強,品牌效應整體不強。國內缺少有競爭力的商業品牌,更多的是區域公共品牌,如南寧香蕉、三亞芒果、百色芒果、華坪芒果、都江堰獼猴桃、蒼溪紅心獼猴桃、西峽獼猴桃、黔江獼猴桃、眉縣獼猴桃等,存在著品牌擁有者與產品經營者分離的問題,產品經營者缺乏對品牌的維護意識。(文章來源:云果產業大腦、網絡資料綜合整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