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物深探索:云南主流经作的变化与机会点
云南省農業整體向好。
2022年,云南省第一產業增加值達4012億元,同比增長4.9%。云南省經濟作物播種面積達4416.83萬畝。
據《2022年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云南2022年全年糧食總產量1957.96萬噸,比上年增長1.4%;蔬菜產量2857.92萬噸,增長4.0%;水果產量1289.05萬噸,增長12.8%;茶葉產量53.39萬噸,增長6.3%;鮮切花產量180.00億枝,增長10.9%;中藥材產量82.26萬噸,增長12.6%;堅果產量250.08萬噸,增長20.2%。
今年,糧食、茶葉、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水果、堅果、咖啡、中藥材、煙草、蔗糖、天然橡膠依然是云南的重點產業。《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出,加快建設特色農業強省,聚焦“1+10+3”重點產業,打造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上作物赫然在列。
蔬菜,技術引領作用明顯
云菜是云南的優勢產業之一,并且在持續發展。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2021年,云南省蔬菜播種面積1913.2萬畝,產量2935.4萬噸,全產業鏈產值1777億元;2022年,云南全省蔬菜播種面積1941.6萬畝,產量2857.92萬噸,全產業鏈產值1982.53億元,穩中有增。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云南蔬菜出口保持高速增長,出口量達到16.3萬噸,同比增長26.8%。
錯峰、品質種植是云菜亮點
云南省的蔬菜種植主要集中在紅河、曲靖、昆明、玉溪、楚雄等州、市,基本上可以實現全年供應。2021年,云南省常年蔬菜產區、冬春蔬菜產區和夏秋蔬菜產區三大優勢產區蔬菜播種面積分別占總播種面積的45.8%、25.6%和28.6%。
像冬春蔬菜產區中隆陽區、元謀縣、賓川縣、施甸縣、景谷縣、盈江縣,主產鮮食豌豆、菜豆、鮮食蠶豆、番茄、黃瓜、大蒜、萵筍、蔥、辣椒、冬瓜等蔬菜。
元謀縣基本上可以實現露天錯峰種植,在同類冬春蔬菜中,投入更少,收益更高。
“元謀的黃瓜品質好,投入不高,口感好,能錯峰上市,種植者收益高。”一位來自河南周口的種植戶這樣向筆者介紹。元謀目前黃瓜種植多用簡易大棚,投入相對低。好收益就能迎來好資本,十多年來不斷有新的種植者加盟,河南周口的黃瓜商幫在元謀無論是種植規模還是種植水平都是比較出眾的。
根據云南省各區縣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可以發現,各優勢產地(具體到區縣)的種植面積變化并不大。
即便是很多種植者反映今年蔬菜價格不好,但是在調研中我們并沒有發現明顯的種植面積下降。是什么讓種植者保持持續種植的熱情?
瀘西一位服務蔬菜產業的經銷商向筆者介紹,種植蔬菜經濟效益高,當地種植的小蔥、小青菜等蔬菜周期短,收益高。
廠商都表示,因為相比其他作物,蔬菜種植周期短,特別是云菜能實現錯峰上市,品質也可以,所以整體收益還不錯;前幾年種植蔬菜收益高,種植者抗風險能力強;個別種植者也會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做種植品種的微調。
減肥、減藥趨勢明顯
昆明德優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建蘇表示,目前云南農資行業最大的一個痛點還是內卷。
整個云南葉菜的種植結構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以云南葉菜“四大金剛”(油麥菜、小白菜、意大利生菜、小油菜)為例,種植品種幾乎沒有變化,消費市場還是固定的市場,但是種植面積卻在增加,所以,葉菜價格逐步縮水在所難免。
其實,每一個農資經營者都心知肚明,目前市場減肥、減藥趨勢明顯。
大趨勢自不必說,種植戶自己也在有意縮減農資用量。陳建蘇表示:專業的種植戶越來越多,種植技術也在不斷突破,不斷壓縮總種植成本;人工、地租等投入成本占比越來越高;規模化效應使種植者需要算細賬;相同、相近的農資產品增加,價格自然下調,即便是用量不減,總金額也在降低。
價格內卷情況下,更多經銷商在做農藥老產品的組合,為占領市場,賺錢與否都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部分經銷商在調整產品結構,等待市場重新洗牌后的發展機會。
設施農業+技術迭代是品質保障
云菜的競爭力不僅僅是錯峰,還在于品質和效益。
由于氣候條件優越,和其他區域相比,云菜基礎投入相對少一些,但是噴、滴灌設施卻走在前面。
云南金誠番茄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武成勇介紹,金誠科技已經實現了100%設施工廠化育苗,年育苗量6億株(1億株可以滿足30萬畝土地的種植),不僅滿足本地需求,也能往外地供給。元謀的蔬菜水果實現了100%的滴灌。黃瓜使用設施大棚,山區番茄使用簡易遮雨棚,目的是提高品質,預防冬季低溫,降低成本,快速上市。
以元謀番茄種植為例,“藥+肥”的投入5000—6000元/畝,滴灌設備投入在600—700元/畝。
相比番茄,元謀黃瓜的種植水平可能更高,平均一年的投入成本2.5萬元/畝。河南周口的種植者憑借碾壓其他種植者的種植技術“搶占”了元謀黃瓜種植業的半壁江山,也推高了地價(據當地經銷商介紹,黃瓜包地價格在3500元/畝左右)。
外界評價元謀種植的優勢就是“不斷輪作+技術服務(輪作方案)”,避免藥害和土壤退化。
水果,新興品類后來居上
云果,也是云南的高原特色種植品牌之一。
2021年,云南省水果面積達 1150.5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產量達 1200.0萬噸, 同比增長 98 萬噸;農業產值達 505.0 億元,同比增長 40.2 億元。
云南省水果種植結構中,以蘋果、梨等為代表的溫果面積占 38.5%;以柑橘、葡萄等為代表的亞熱帶水果面積占 28.2%;以芒果、香蕉等為代表的熱帶水果面積占 33.3%,初步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在種植面積和產量上,紅河州憑借301.1萬畝的種植面積和348.5萬噸的產量位列榜首;玉溪市種植面積106.0萬畝,產量132.2 萬噸,位列全省第二位。
《云南省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指出,到2024年,全省水果種植面積穩定在1150萬畝左右,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1200萬噸、1450億元分別增加到1500萬噸、1930億元,其中,綠色高效設施小漿果面積達到5萬畝、全產業鏈產值達到50億元。
藍莓、葡萄因“技術”走俏
“對于農資人而言,這么多水果我們更關注的還是藍莓、葡萄、柑橘等,這些標準化種植程度高、收益高、投入高的品類。”不少平臺商這樣說。
2021年云南省藍莓栽培面積11.85萬畝,產量4.27萬噸。雖然看著產業不大,但是受重視程度高。“云南藍莓增長速度比較快,蒙自、建水、石屏等優勢產區均是設施種植為主,這幾年價格也好,很多廠商都在關注這個新興品類。”杭州特佩雅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晁平安介紹。
2月,國產藍莓的空檔期,云南早熟藍莓市場批發價高達120—150元/公斤,中晚熟藍莓價格也在50元/公斤上下。
藍莓收益高,投入也大,進入門檻也高。
云南優科綠都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馮書瓊表示,由于藍莓技術門檻高,基本都是無土栽培,大棚設施投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基本上10萬元/個(全國很多地方用冬暖式大棚,每個棚投入20多萬元),投入量高,但每個大棚至少能使用10年,而且藍莓可以實現整年供應,可調控上市時間。藍莓種植者的收入也很可觀,每個棚保底收入4萬元/年。
“藍莓今年的價格有所下降,主要是種植者增加,產量增多導致。”馮書瓊介紹,他們堅持走服務推動產品的路線,在澄江(2022年澄江藍莓種植面積超1.1萬畝)也服務了一些小型種植戶,做全程的托管工作。
從調研中我們發現,很多廠商都在關注藍莓。
“雖然現在還是昆明最多,但未來主要種植區會轉移到紅河。”云南蝸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兆勇預判藍莓種植區將會轉移。
如果說藍莓算是后起之秀的話,葡萄就早有盛名了。
云南的葡萄種植面積約60萬畝,產量100.82萬噸。云南葡萄種植以賓川、建水最為典型。
賓川散戶種植紅提、陽光玫瑰為主,建水大戶種植夏黑和陽光玫瑰為主。雖然兩地種植模式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能實現錯峰上市,搶占國內3—5月早熟葡萄市場。
由于云南葡萄錯峰上市,地頭價格也相對較高。經濟效益好的農產品,種植者就愿意投入,據賓川經銷商介紹,賓川的葡萄種植者的農資投入較高:農藥1000多元/畝,肥料平均5000元/畝(高的在7000—8000元/畝)。
由于種植經驗豐富,每個服務葡萄的零售店都有自己的種植技術和方案,只要“常規品種能夠解決轉色(提前上市)問題,陽光玫瑰能夠解決提糖增香問題”就會有用戶。也有經銷商說,由于競爭者多,經銷商之間比拼的就是服務好、組合全。
柑橘借“錯峰”異軍突起
云南的柑橘栽培近幾年也異軍突起。
據云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數據,2021年云南柑橘達到202.9萬畝,產量243.8萬噸。
云南的柑橘主要分布在大理州賓川(2022年柑橘種植面積10.23萬畝)、華寧(2022年柑橘種植面積14.03萬畝)、新平(2022年柑橘種植面積15.66萬畝)等地。
為什么同樣種柑橘,云南的柑橘效益相對較好?
很多服務商介紹,云南柑橘的價格好,能錯峰上市應該算是原因之一。
華寧柑橘成熟早、品質優,比我國其他柑橘產區提前40—50天成熟,是云南早熟、特早熟柑橘的代表。
而賓川沃柑卻是以晚熟著稱。賓川云福沃柑基地技術負責人向筆者介紹,賓川的沃柑耐運輸、晚熟(每年4—5月成熟),當其他區域的沃柑已經賣出,賓川的沃柑才成熟,這個時間差造就了賓川沃柑的高收益。
大理現代科技負責人張子玉告訴筆者,他們現在的技術可以實現沃柑“更晚下樹”,做到老果、新果共同生長。最晚一批沃柑可以到7—8月采摘,延長留樹保鮮時間的同時也節約了冷庫的費用,讓種植者獲得更高的收益。
花卉憑“品質”出圈
云花是很多廠商關注的重點作物之一。
幾個大農資經銷商切入花卉市場,也預示著花卉市場未來會更“卷”。
至于為什么能快速進入花卉領域,云南四角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CEO張和林這樣向筆者介紹,大企業可以打防御戰(在市場上做全線布局),中小企業只能打進攻戰(集中優勢,用新方法、新模式進入細分市場)。
為什么很多經銷商無法服務花卉客戶,主要是因為花卉和其他作物相比有其特殊性。
馮書瓊表示,花卉的技術設施水平差別比較大。大型公司設施、技術高端,環控、滴灌、控溫、生物防治、分選環節等都達到了荷蘭同等水平;小散戶用簡易遮雨棚,抗風險的能力差;散戶集中在旺季銷售,大公司可以全年不間斷產出。
種植花卉的農戶抗風險能力更高,花卉根部病害少一些,多見紅蜘蛛、灰霉病、薊馬等,這與氣候狀況有較大關系。馮書瓊等服務商為基地做種植技術培訓,用植保、營養搭配、過程管理等形成不同地區的大數據模型,制作出品質曲線圖。
云南果蔬的優勢是錯峰和品質。
有企業表示,廠商都要關注新興作物品類,云南果蔬市場未來發展關鍵就是注重品質(包括商品性和內在品質兩方面)提升。
農資經銷商的服務重點可能就是品質提升,如何保持作物能錯峰上市,無論是更早上市還是更晚上市,都需要有技術的加持。很多人都糾結于近兩年經銷商數量劇增,這大可不必。我們要明白,無論哪個市場都是如此,只要有效益就存在競爭。要想持續領航,需要有自己的競爭力。
就像經銷商介紹的那樣,幾大主要作物各有各的種植痛點。葡萄的成本貴在用肥,花卉的成本則在于人工,三七等貴在用藥、用肥上。
農資經銷商關注的作物不必太多,但是要吃透關注的每一個作物,不用特意去做全程管理,而是解決各個過程中的問題。在很多經銷商的技術重點還在保花、保果上時,一些經銷商已經開始著手拉花、壯花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