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新型杀菌剂氯氟醚菌唑在水稻上成功登记

作者:巴斯夫农业进行时 2024/8/21 14:15:17
稻曲病的真面目 稻曲病是一种专挑水稻穗部下手的真菌性病害,俗称“灰包儿”“青粉病”“丰收果”。在水稻破口扬花期,如遇连续阴雨天、田间湿度大、气温适宜(病菌在24~32℃发育良好)等条件,加之氮肥过量、淹水漫灌、田间透光性差等不利因素,稻曲病会迅速且广泛地扩散。其典型症状为稻穗上出现淡黄绿色的小菌块,这些菌块逐渐膨胀成霉坨坨,最终开裂释放墨绿色孢子

稻曲病的真面目

       稻曲病是一種專挑水稻穗部下手的真菌性病害,俗稱“灰包兒”“青粉病”“豐收果”。在水稻破口揚花期,如遇連續陰雨天、田間濕度大、氣溫適宜(病菌在24~32℃發育良好)等條件,加之氮肥過量、淹水漫灌、田間透光性差等不利因素,稻曲病會迅速且廣泛地擴散。其典型癥狀為稻穗上出現淡黃綠色的小菌塊,這些菌塊逐漸膨脹成霉坨坨,最終開裂釋放墨綠色孢子,嚴重破壞稻穗結構,導致水稻霉變。自1878年首次在印度被發現以來,稻曲病在全球各水稻栽培區均有出現。

       水稻感染稻曲病后期癥狀:稻曲球從初期的淡黃綠色轉為墨綠色或近黑色,逐漸膨脹龜裂并釋放出墨綠色粉末,這些粉末具有強大的傳播能力,可能對周邊稻田構成進一步威脅。

稻曲病的雙重危害

       稻曲病不僅讓水稻“顏值”盡失,更對其產量與品質造成重創。霉變的稻谷千粒重下降,空癟率增加,嚴重損害了水稻的商品價值。據統計,通常發病的田塊可減產10%~40%,偏重大流行可減產80%以上。更為嚴重的是,稻曲病菌污染的稻谷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直接威脅到消費者的健康。

       (數據來源:現代農藥2007年05期試驗簡報《稻曲病防治藥劑篩選與防治適期研究》)

稻曲病,怎么防?

1  農業防治法

       ※ 選育抗病良種:選擇抗逆性強、對稻曲病具有天然抵抗力的水稻品種。

       ※ 消滅初侵染源:及時摘除并銷毀病粒,收割后及時深翻曬田,減少病原菌存活。

       ※ 合理施肥:實施平衡施肥策略,特別要嚴格控制中后期氮肥的過量施用。

       ※ 精細田間管理:合理密植,適時移栽,采取勤灌淺灌的灌溉方式,苗夠及時曬田,對于泥腳深、長勢過旺的田塊,增加排水頻次,以降低田間濕度。

2  化學防治法

       化學防治的關鍵在于精準施藥和科學選藥。針對真菌性病害的三唑類藥劑在稻曲病防治中廣泛應用,常見的有效成分如戊唑醇、氟環唑等。

       巴斯夫專利成分——氯氟醚菌唑(ZL201280034588.1),是2020年上市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異丙醇三唑類殺菌劑。

       2024年,巴斯夫全新水稻殺菌劑銳收豐泰?(有效成分:400克/升氯氟醚菌唑懸浮劑),成功獲得在水稻稻曲病上的登記。

       使用技術要求:破口前5~7天,是首次施用銳收豐泰?的黃金時機。間隔7天左右(約為齊穗期)進行2次防治。每季作物最多施藥2次,安全間隔期21天,水稻兌水量為30~60公斤/畝。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