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正达携多款创新产品精彩亮相首届链博会
11月28日至12月2日,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簡稱“鏈博會”)在北京舉行。這是全球第一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聚焦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中國中化旗下先正達集團以“加速農業產業鏈創新與協同,讓合作共贏惠及中國與全球”為主題亮相“綠色農業鏈”展區,展示了縱貫“育種—種植—加工—渠道—消費”的農業全鏈條各個環節的創新產品和能力。
攜手共創全球農業供應鏈美好未來
共同打造綠色安全、暢通穩健的全球農業供應鏈
農業作為鏈接“田間”到“舌尖”的關鍵產業鏈條,對保障全球糧食體系安全和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11月28日,先正達集團中國總裁劉紅生出席鏈博會同期舉行的綠色專題論壇,并發表“攜手共創農業供應鏈的美好未來”的主題演講。
劉紅生介紹了先正達集團推動全球農業產業鏈創新與協同的各項成果,并表示:“先正達集團始終致力于發揮全球資源網絡和中國市場優勢,與全球合作伙伴攜手,共同為打造綠色安全、暢通穩健的全球農業供應鏈發揮積極作用。”
產品創新鏈:匯聚全球創新資源為世界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依托遍布全球的創新網絡和超過6,000名的科學家,先正達集團面向全球農業產業鏈持續做好優質高效農業投入品的供應保障。本屆鏈博會上,先正達集團帶來了提升種植效率的多項重要農業投入品創新,也分享了利用地理氣候和區位優勢與“一帶一路”國家互惠共贏的成果。
水稻是亞洲地區的主糧。先正達集團積極推進中國種業“引進來和走出去”,利用中國種質資源優勢培育滿足亞太市場需求的高產、耐逆、抗倒、米質突出的雜交稻品,同時滿足東南亞水稻抗性需求。這些“飄香海外”的種子成為本屆鏈博會展臺的焦點之一。
目前,先正達集團旗下荃銀高科種子已出口至20多個國家和地區,助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發展;江淮園藝與18個亞非拉國家和地區在瓜菜種質資源、高效栽培技術、新優品種繁育等領域展開合作,示范推廣面積1.5萬公頃以上。
此外,先正達集團也抓住成本優勢開拓國際生產供應鏈,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印度、菲律賓、越南等地推進本地化育種,并積極探索商品種子反向供給中國市場。
先正達創新研發并引進中國的多種“明星”高效化合物此次也出現在鏈博會展臺。其中,TYMIRIUM?技術能有效防治線蟲、鐮刀菌等病蟲害。“麥甜”“美甜”等自引進中國后累計推廣超過1億畝次,為農民增收超200億元。在生物育種方面,先正達正推動將抗蟲耐除草劑、能有效提高飼喂效率的玉米性狀產品引入中國,為中國農作物產能提升貢獻解決方案。
農業價值鏈:協同共贏合作惠及全球農戶和消費者
“從連鎖店需要的批量咖啡豆到特色精品咖啡豆,我們都能供應。”目前,先正達集團自有巴西咖啡生豆品牌Nucoffee已能提供超過20種高品質、差異化風味的咖啡生豆產品。除咖啡以外,先正達集團還將阿根廷葵花油、巴基斯坦芝麻、南美大豆和棉花等進口特色展品帶到鏈博會展臺。
先正達集團全球農業價值鏈(AVC)利用在全球種植端的資源優勢,通過易貨貿易,在南美、中東歐、中亞、東南亞和非洲等主要農產品產地,以農業投入品及服務直接獲取海外一手農產品資源,同時鏈接中國市場,高效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打造“從海外農田到中國餐桌”的全球化供應鏈。
未來,先正達集團還將把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質農產品引入中國,并助力更多中國農業出海企業發展海外種植,為“種植走出去、農產引進來”貢獻積極力量,將全球農戶和中國消費者緊密“鏈接”在一起。
現代農業產業鏈:依托高效平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這個玉米比水果還香甜!”展臺上被人交口稱贊的鮮食甜玉米,出自先正達集團旗下中化農業MAP在甘肅省古浪縣建設的高標準真空玉米加工廠幫扶項目。中化農業MAP聯合上海佳農集團打造“MAP種、收、加工,佳農銷售”的全產業鏈合作模式,定制了400萬棒MAP beSide“小綠標”佳農真空甜玉米,為當地種植戶直接創收超過450萬元。
MAP beSide“小綠標”是由中化農業MAP打造的品質農產品溯源服務品牌。面向下游加工流通企業和消費者需求,中化農業MAP線下基于“MAP+生態圈”全產業鏈品控運營服務,線上基于數字化全程溯源系統,推出“品質安心”可溯源的MAP beSide“小綠標”農產品。
截至2022年,中化農業MAP聯合600余家產業鏈合作伙伴,共計推出MAP beSide“小綠標”農產106款,激活溯源碼累計超過8,000萬枚,已與益海嘉里、中糧、茅臺、五糧液、佳農、都樂、蜜雪冰城等下游企業開展合作,陸續在本來生活、華潤萬家、大潤發等終端渠道設立產品專區。
帶領農民“種出好品質,賣出好價錢”,為農業產業鏈“集好大數據”,中化農業MAP讓“田間到舌尖”的距離更短、更安全。
農業產業鏈協作:推動農業綠色低碳轉型
農業產業鏈之間的協作,不僅惠及全球農戶和消費者,也是積極推動農業低碳轉型的重要手段。先正達集團和食品價值鏈伙伴攜手致力于低碳農產品生產方案開發與推廣應用,幫助農民采用高產高效可持續技術,助力農業綠色低碳發展。
因為采取了再生農業種植舉措,展臺上的“低碳小麥”與當地傳統方式種植的小麥相比,畝產提升7.5%,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32%,實現了增產減碳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