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弗瑞李金良:坚持研发,布局农业微生物细分赛道
“我將具備自主開發菌種能力的企業稱為研發型企業,此類企業比較稀缺,研發型企業的涌現是解決行業同質化難題的一個重要標志。技術研發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公司會繼續加大研發投入,聚焦單一作物,解決行業難點問題。在特種微生物和代謝產物領域深耕,為行業輸出有價值的產品?!蹦暇└K垢ト鹕锟萍加邢薰究偨浝砝罱鹆荚诮邮芄P者專訪時表示。
李金良可謂是專業人才,從他的履歷我們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微生物領域做研究和實踐。2005—2012年就讀于南京農業大學,主攻微生物育種與發酵方向;畢業后進入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集團從事微生物代謝產物酶制劑的研發與市場推廣工作,服務于伊品、梅花、科倫等大型氨基酸、抗生素發酵企業;2017年起,聯合創立南京福斯弗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事農業微生物研究,主要做單一作物的土傳病害研究和土壤修復工作。
農用微生物代表更多的可能性
微生物既可以作為一個單獨品類存在,又可以通過復配,提升傳統肥料的利用效率。而且,相對于海洋生物(海藻酸、海藻提取物)和有機肥料(氨基酸液、魚蛋白、酶解豆粕),微生物類產品原料易得、易于規模化生產、利于產生功能代謝產物等,更具市場潛力。
從專一作物致病菌出發,篩選頡頏菌株和代謝產物,能夠更加精準地發揮防治效果,前期可以與化學防治搭配使用,后期可以完全替代化學藥物使用。新的代謝產物也可以申報成為新型生物農藥。所以,單一的微生物產物也有機會做大做強。
微生物是土壤生態的組成部分之一,隨著土壤狀況的惡化,微生物產品開始在終端應用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微生物產品作為增效劑來使用,對于傳統肥料的利用率提升具有重大作用。在種植端,農戶會直接使用微生物菌劑進行腐熟或者生防;同時,大型肥料集團,如有機肥廠和復合肥廠,微生物及代謝產物成分將作為增效劑成分普遍添加。
微生物產品生產穩定,不受季節性和原材料的影響,確定好添加步驟和添加比例后,可以提高根系健康和微生態平衡,從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進而減少肥料消耗,提升產品附加值。
哪些細分行業領域將更有機會?李金良表示,從投資角度來看,他更看好微生物的發展,因為其代表了更多可能。
未來十年,是農業微生物快速發展的時期
李金良表示,我國農業微生物才剛剛起步,與國外企業之間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這個差距既是機會又是動力。
從市場推廣來看,市場一方面需要新的概念,同時需要實際的效果,微生物的高創新性和實用性正好符合下一個十年肥料發展的需要。所以,未來十年,一定是微生物肥料大發展的十年。
微生物創新型肥料更具有市場傳播的賣點,特別是在生物防治領域,將有一批微生物企業脫穎而出。只要務實地進行科學研究,特別是專一性經濟作物,基本都存在一種頑固的病害,針對性研究產品,并適當進行延伸,形成整體解決方案,既有助于銷售額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從目前農業微生物行業來看,競爭在加劇。通過資本加持的微生物企業、跨界人才和跨界資本創立的微生物企業、傳統微生物企業離職人員初創型企業等開始出現。由于農業的分散性,以及多數新進入企業尚處于學習中,還未出現表現特別突出的農業微生物企業。
李金良認為,今年可以被看作是農業微生物企業新發展的元年,未來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行業內企業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研發型、生產型和市場型。
李金良將具備自主開發菌種能力的企業稱為研發型企業,此類企業比較稀缺,研發型企業的涌現是解決行業同質化難題的一個重要標志。
李金良判斷,10年內行業會出現6—8家上市企業,5年內初露苗頭,三種類型的微生物企業都會出現相應的領軍企業。
未來15年,基于作物的土傳病害防治、生物農藥市場將超過300億元;國內土壤修復(有機質和微生物)市場將超過1000億元以上;國內新型升級肥料(控釋肥、桶肥、生根劑、水溶肥等)市場超過10000億元以上。
堅持研發,堅持客戶思維,為行業創造價值
雖然對農業微生物行業看好,但是李金良也清楚地看到:目前行業內,原料類企業和營銷型企業較多,研發投入普遍不足,研發人才稀缺,能夠熟練掌握育種技術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農業微生物的應用還處于一個比較混亂的階段。
堅持研發
在李金良看來,要突破目前的困境要主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市場和研發。
首先是市場問題。業內人士經常提到一個詞“劣幣驅逐良幣”。李進良認為,外界看微生物,不外乎“性能”和“辨識”兩個問題。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并不難:1.純微生物產品與有機肥、氮磷鉀等做復配,提升產品性能;2.有條件的廠家可以在主要市場區域建立微生物檢測實驗室,培訓客戶,提升對微生物的認知。雖然微生物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手段使得其可視化、可計量化。
其次是研發問題。農業微生物還處在粗放式發展階段,李金良一再表示,農業微生物這個方向屬于起步階段,稍微比別人認真一些,就能挖到不少寶藏,并且競爭遠未到競爭白熱化階段。譬如,基于特種作物的功能性菌株的篩選、新型代謝產物的發現、液體高密度培養和固體發酵技術的提升、大肥中微生物及代謝產物技術的復配等,都具有極大的潛力。
研發型企業應注意加強生產管理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廣泛尋求與行業內農化巨頭合作,為自己開辟一條生存之路。貿然進入終端,與生產型和市場型團隊PK不是一條明智的選擇。
“作為跨界進入的一個新企業,我們最大的優勢還是在于研發,保持公司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是持續不斷地研發投入。我們致力于將生物醫藥和生命科學領域的新型生物技術應用到農業微生物領域,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和合成生物學開發更多、更有價值的新型代謝產物。”李金良表示。
農業微生物目前還是以應用微生物菌體為主,菌株的專一性也不強。但是,會進入一個更加精準使用的時代。隨著跨界技術的不斷引入和研發水平的提升,農業微生物會迎來大放光彩的時代。
大姜為基
“我們構建了育種平臺技術、代謝流發酵技術、復配應用技術三大平臺,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依托,整合金斯瑞集團部分研發資源,在大姜根腐病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崩罱鹆冀榻B。
眾所周知,大姜是一種高附加值經濟作物,但是連續多年的重茬種植,種植者深受根腐病的危害。因為地下作物病害防治難度比地上作物難度要大,而且大姜對品質和產量都有要求,所以很多人都覺得這是頑疾。福斯弗瑞針對痛點,集合研發力量,對這一頑固性真菌病害進行了突破。
目前,福斯弗瑞在山東濰坊昌邑、安丘以及安徽阜陽、湖北都建有規?;痉痘?,務實進行生姜土傳病害防治和種植技術探索。
以特種微生物和代謝產物為核心,福斯弗瑞進行了一系列的復配,形成了土壤修復、化學治療、微生物生防、植物營養“四位一體”的大姜根腐病整體解決方案。從大姜催芽開始,到定植、小培土、大培土,開發了大姜拌種劑、土壤修復菌劑、土壤修復有機肥、微生物生根劑、微生物懸浮肥等系列產品,進行全程預防和早期治療。目前服務面積已經累積超過1萬畝,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很多研發型企業重視技術思維、制造思維,其實還需要有客戶思維和商業思維,真正理解行業、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才能夠真正為行業創造價值。
“通過核心微生物產品衍生形成的整體解決方案將成為我公司主要的產品形式,真正為一線解決問題。公司在未來將形成‘一星四射’的布局—一個研發中心和四個生產基地,覆蓋山東、海南、廣西、云貴川、新疆等重點精作區域,實現年產能有機肥30萬噸、微生物菌劑3萬噸、流體有機質3萬噸和特種代謝產物3000噸發展目標。”李金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