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场,主战场:水稻农资在 提质增效中稳坐核心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新媒体 2024/11/25 11:33:03
水稻,这一滋养中华大地的古老作物,其上万年的连续演化史揭示了中国作为世界水稻起源地的确凿地位。作为全国 60% 以上居民的主食,水稻不仅是粮食安全的基石,也是农耕文明与饮食文化的深厚载体。而水稻市场也是农资企业的核心阵地与基本盘。产量、面积稳居粮食作物首位中国是世界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全球粮食紧缺度的明显增长,我国稻谷等主要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但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一定程度导致我国稻

水稻,這一滋養中華大地的古老作物,其上萬年的連續演化史揭示了中國作為世界水稻起源地的確鑿地位。

作為全國 60% 以上居民的主食,水稻不僅是糧食安全的基石,也是農耕文明與飲食文化的深厚載體。

而水稻市場也是農資企業的核心陣地與基本盤。

產量、面積穩居糧食作物首位

中國是世界水稻生產和消費大國。

近年來,隨著全球糧食緊缺度的明顯增長,我國稻谷等主要糧食需求持續增長,但臺風、洪水等自然災害頻發一定程度導致我國稻谷供給受阻,近兩年產量明顯下降。

shuidao2.jpg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稻谷產量20660萬噸,播種面積43423.65萬畝,與2021年、2022年相比均呈下降趨勢。不過,隨著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以及水稻品

種改良,我國水稻單產一直處于緩慢增長趨勢。

我國各省區水稻播種面積、產量差異明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湖南、黑龍江、江西、安徽、湖北、江蘇、云南、四川、廣東、廣西等省區水稻播種面積排在前列。

8月23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4年全國早稻數據顯示,全國早稻播種面積7132.2萬畝、總產量28174萬噸。其中,湖南早稻播種面積1816.4萬畝、總產量733萬噸,面積、總產量均居全國首位。

盡管只要糧食安全的需求在,4億多畝的水稻就一定在,市場容量和需求就在,深耕和堅守的農資從業者也就一定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然而當前農資行業正面臨挑戰:農藥常規產品的價格戰導致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而肥料領域內品牌與產品的競爭則愈發激烈。

隨著土地流轉政策的深化,尤其是規模化土地流轉的加速推進,以及產業融合布局的探索、訂單農業的興起和深度配套服務的下沉,市場對提質增產等新型服務的需求日益凸顯,農戶對于農資產品的選擇、服務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這為農資企業提供了一些新的增長點。

種子蓬勃發展,優良品種需求旺盛

水稻種子行業是整個水稻產業鏈的起點,水稻種子的優劣也決定了水稻產量和質量。

鑒于水稻在我國糧食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對高品質種子的需求量持續攀升,種子市場因此得以蓬勃發展。

shuidao4.jpg

目前,我國具備水稻品種自主選育能力的企業超過200家。隆平高科、豐樂種業、荃銀高科等一批水稻種業巨頭崛起,極大地提升了我國水稻種業的國際競爭力,讓“中國種”在全球舞臺上熠熠生輝。

截至2024年9月,經農業農村部確認,可冠名超級稻的水稻品種共128個。我國水稻種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新品種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極顯著的提高,幾乎實現100%用“中國種”。隨著水稻育種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優質品種的不斷豐富,我國水稻畝產量整體也得到較大的提升。

從水稻種子供需情況來看,我國雜交水稻種子的供給是大于需求的。近幾年來我國雜交水稻種子每年新產的種子數量都要大于該年種子的需求量。譬如,2022年我國雜交水稻種子供需量分別為33萬噸和24萬噸,而2021年末我國雜交水稻種子有效庫存還有約8.4萬噸。

不過,我國雜交水稻正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目前我國雜交水稻種子已經推廣至6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種植面積約1.05億畝,我國的水稻種子已經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未來,我國水稻種子在海外市場上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優質、營養、健康的大米逐漸成為我國糧食的消費趨勢,所以運用高端創新技術培育出來的優良水稻品種需求旺盛。

肥料,高效復合、功能性并進

減少追肥次數轉變。譬如,在黑龍江,種植戶選擇肥料由摻混肥向高塔復合肥轉變,水稻用肥一般一次底肥,2—3次追肥。一次性施肥(如控釋肥)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它不僅能減少施肥次數和降低勞動力成本,還能通過緩慢釋放養分,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養分流失和環境污染。水稻種植大戶曹德華就表示,在選擇農資產品方面會選擇高品質、有效果保障的,比如選肥料會選擇利用率高、后期不脫肥、能夠提質增產的。

wps_doc_2 (2).jpeg

同時,水稻專用肥行業近年來呈現出顯著的增長勢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這主要得益于中國農業的持續發展以及農民對水稻產量和品質要求的提升。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中國水稻專用肥市場規模已達到數十億元,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保持穩定的增長趨勢。

譬如,新洋豐根據水稻生長特性專門研發的“洋豐正好”“百倍邦”“洋豐鋅磷美”“澳之藍”等系列新型肥料,有效改善土壤環境,提升肥料利用率,同時增強水稻的抗逆性和抗病蟲害能力,有效促進根系發育提高分蘗率和結實率。祥云健康云聚水稻專用肥是根據水稻需肥特點研發,關注土壤健康,添加具緩沖性的天然礦物質成分,緩解土壤酸化,改善土壤理化性質……

而未來,高效復合型水稻專用肥也將更受市場青睞,這些產品能夠同時提供多種營養元素,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產量,滿足農民對高效、便捷的肥料需求。

除了傳統肥料市場持續穩健外,功能性肥料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增長潛力,特別是在應對特定土壤挑戰方面。譬如,針對鹽堿化嚴重及重金屬污染的區域,有機無機復混肥、生物有機復合肥以及復合微生物肥料等正逐步占據市場主流。再譬如,隨著多地積極推進“旱改水”耕地提質改造項目,新形成的耕地往往面臨保水能力差、有機質匱乏等難題。在此背景下,土壤調理劑、微生物菌劑、菌肥、顆粒硅肥、鈣鎂中微量元素肥等產品的應用變得尤為重要。

同時,高產、增產技術方案,深受大型農場、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追捧,也是水稻主產區農資企業、經銷商獲得農資市場的增量空間,迎接銷量新增長的重要抓手。

抗性挑戰下,新藥研發成熱點

長久以來,全球水稻農藥市場穩固占據作物農藥市場約10%的份額,如2022年為11.77%。

通過深入調研廣東、浙江、江西等水稻主產區,我們發現每畝水稻的農藥投入為120—240元。據此估算,我國水稻農藥市場總規模為500億元左右。

shuidao5.jpg

然而,病蟲草害抗藥性的增強和多樣性的增加,對水稻生產構成了新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新型藥劑和高效防控技術的研發成為行業熱點。

除草劑新老產品交相輝映

除草劑是水稻農藥市場主力。截至2024年9月,登記在水稻田的除草劑登記證就有2960個,其中今年新登記的就有184個。而水稻除草劑也是全球研發熱門領域,不乏全新作用機理的新產品上市。

隨著我國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程度的提高,精細耕作水平的下降,封閉除草效果下降;直播稻栽培面積不斷擴大,有利于雜草的發生;莖稈禁燒導致土壤中雜草種子存量越來越大;機械跨區作業頻繁……這些因素使雜草危害日趨嚴重,并且逐年加重。

尤其是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雜草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嚴重的甚至因草荒而毀田重植或絕收。而多年生雜草危害也成為重要問題,其中莎草科多年生雜草更為突出。

稻田稗草常用的除草劑產品有二氯喹啉酸、雙草醚、五氟磺草胺、噁唑酰草胺等,千金子常用的除草劑有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等。目前,稗草、千金子對這類藥劑的抗性普遍存在,甚至十分嚴重。另外,稗草對敵稗、丁草胺、禾草丹的抗性也較為突出;異型莎草、螢藺、野慈姑、雨久花、鴨舌草等常見雜草對磺酰脲類除草劑已產生抗性。

近30年,水稻抗性雜草種群數量急劇增加,已有80余種雜草生物型產生抗性。稻田雜草總體發生趨勢是:群落組合不斷向著多樣、復雜,惡性、抗性難防方向發展。

而雜草抗藥性的增強,對水稻生產帶來巨大挑戰。不但限制了除草劑的選擇,雜草得不到有效控制導致作物產量下降,而且還增加了雜草防控的投入成本,從而成為目前水稻生產上增產增收的最大阻礙。

目前,稻田雜草防控主要采取治早治小、封殺結合的策略。針對當前稻田雜草抗藥性上升的問題,需要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除草劑,延緩抗藥性的發展。另外,制定綜合性抗性雜草防除方案也是方法之一。譬如,清原農冠與各地服務商合作采集草籽,送工廠檢測草的抗性,然后針對性地制定抗性雜草防除方案。

wps_doc_5 (2).jpeg

而為了解決水稻田抗性雜草防除難題,新型除草劑研發也一直是熱點,已上市產品也在不斷升級,為水稻田雜草有效防控構建了較為完整的產品體系。

在水稻除草劑開發中,中國的研發力量不可小覷,不僅已有新專利產品上市,而且還有多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活性產品蓄勢待發。譬如清原農冠創制的三唑磺草酮、氟砜草胺、氟氯氨草酯、甲氧嘧草肟、氟草啶、溴噁草松等;華中師范大學楊光富教授團隊研究的吡唑喹草酯;沈陽中化農藥化工研發有限公司創制的苯嘧草唑;常州市信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氟嘧啶草醚;先達股份開發的苯丙草酮等。期待這些產品在中國乃至全球水稻除草劑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

急需高效的病蟲害防控技術和藥劑

水稻生產中,“三蟲兩病”——稻飛虱(含褐飛虱、白背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瘟病與紋枯病,構成了對水稻產量最為嚴重的威脅,且均已被納入《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2023)》,凸顯了其防控的緊迫性。

當前,水稻病蟲害的發生呈現出日益嚴峻的態勢,據預測,2024年“三蟲兩病”的累計發生面積將達到10.7億畝次,同比2023年增長5.94%,而此增幅亦是在連續兩年顯著上升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

面對這一挑戰,水稻重大病蟲害的統防統治工作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預計2024年,全國范圍內將實施4.3億畝次的統防統治行動,通過規模化、專業化的手段有效控制病蟲害的蔓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國家財政大力支持統防統治工作,如近期下達了20.37億元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

從農藥登記情況來看,市場已積極響應這一需求。截至9月,今年新登記的水稻殺蟲劑產品中,稻縱卷葉螟成為登記熱點,共計54個產品,緊隨其后的是二化螟與稻飛虱的防控產品。在殺菌劑領域,稻瘟病防治產品以32個登記數量占據主導,紋枯病防控產品緊隨其后。值得注意的是,懸浮劑作為高效、環保的農藥劑型,其登記數量達到了120個(殺蟲劑、殺菌劑),體現了行業對綠色防控技術的重視。

隨著水稻種植大戶越來越多,他們對解決方案的需求更加迫切。為更好地服務于水稻種植大戶,服務商們正積極探索定制化服務路徑,他們不僅會根據不同地區病蟲害的特異性制定精準的種植管理方案,還致力于提供病蟲害高發期的快速響應解決方案,確保種植戶能夠用

對藥、用好藥。同時,不少企業也在針對痛點問題,專注研究解決方案。

但長期且不合理的化學藥劑使用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問題——病蟲害抗藥性在逐步增強。以二化螟為例,安徽、湖北、上海、江西、浙江、湖南等地種群對氯蟲苯甲酰胺已達高水平抗性,湖北、江西、湖南及浙江田間種群對阿維菌素也已達高水平抗性,多數監測種群對甲維鹽、乙基多殺菌素、毒死蜱、三唑磷為中等水平抗性。

因此,同樣也迫切需要開發和應用新型、高效的防控技術和藥劑,以應對日益復雜的病蟲害挑戰。

植調劑,水稻提質增產的隱形推手

今年我國開始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農業農村部把大面積提升單產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糧油生產的重要抓手。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植保機構通過組織開展大量的田間試驗示范表明,結合防治病蟲害,加入植調劑產品可以有效提高作物抗逆性,達到提高單產、提升品質的作用。

全國農技中心曾在江蘇省鹽城舉辦了植調劑在糧食作物上使用技術的培訓班,觀摩14-羥蕓·噻苯隆在水稻上提質增產的田間示范現場。結果表明,使用了植調劑的示范田塊在畝穗數、穗實粒數、千粒重方面均高于對照田,增產效果明顯,并增強水稻抗倒伏的能力,紋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發生較輕。大家普遍認為,一些植保技術和產品具有植物健康與提質增產的作用,拓寬了植物保護由保產、穩產向增產、提質轉變,在今后植保工作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目前,市場上已有282個登記的植調劑產品可用于水稻生產。這些產品種類繁多,功能各異,但都在不同程度上發揮了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的作用。

除了作為如“一噴多促”等統防統治重要一環,植調劑企業也開始推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調控技術促進水稻的提質增產。譬如四川國

光推出的稻知優全程解決方案,是針對水稻生產中的關鍵問題和不同生育期特點而精心設計的一整套增產方案。方案還包含了根寶套餐、矮豐套餐、植優美套餐及優豐套餐等多個子方案,每個套餐都有其獨特的作用和適用時期。

隨著國家對糧食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植調劑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

結語:

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革新與新型農資產品的廣泛應用,水稻產業正步入一個提質增效的新時代。而且,面對產量壓力、病蟲害挑戰及抗性增強等難題,農業科技的持續創新與應用顯得尤為重要。從優良種子的選育到高效復合肥料的應用,再到新型農藥與植調劑的研發,每一步都凝聚著科研人員與從業者的智慧與汗水。未來,隨著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與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水稻農資市場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