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大展拳脚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张港港 2024/6/23 10:15:23
农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也随着人类的生活需要而发生改变。不同于小农户种地的自给自足,新经营主体发展了我国的种植形式,逐渐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不断向市场输送优质蔬菜水果,“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也有了更加具体的答案。随着科技融入农业,推进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化成为特色智慧农业的新方向。新型经营主体成倍速增长我国人口众多,小农户占大多数,所以“大国

農業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發展,也隨著人類的生活需要而發生改變。


不同于小農戶種地的自給自足,新經營主體發展了我國的種植形式,逐漸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不斷向市場輸送優質蔬菜水果,“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也有了更加具體的答案。隨著科技融入農業,推進新型經營主體現代化成為特色智慧農業的新方向。


新型經營主體成倍速增長


我國人口眾多,小農戶占大多數,所以“大國小農”的基本情況長期未改變。但是近年來,我國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在持續增長,經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從主體數量看,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有家庭農場393.4萬個、農民合作社208.6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107萬個,分別是2018年的6.11倍、1.10倍和2.89倍。近半數家庭農場從事糧食種植生產,糧食生產類專業合作社占比超1/4。


16-1.jpg


從經營規模看,2022年全國家庭農場經營土地總面積6.98億畝,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63億畝,同比增長17.1%,占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的17.6%,平均每個種糧家庭農場經營土地面積148.8畝,同比增長2.6%;全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總面積19.7億畝次,按綜合托管系數計算經營土地面積約5.06億畝,托管服務率達24.8%。


從產品供給看,2021年僅家庭農場糧食產量就超過1.3億噸,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5。在糧食主產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穩糧保供作用更加明顯。


強力輸出優質農產品


在實際生產中,相較于小戶和散戶,專業大戶能夠整合當地土地資源進行大規模種植,這樣既提高了土地流轉率,也帶動了當地種植經濟。筆者在一線走訪時了解到,河南省內某蔬菜種植基地流轉土地200畝,以溫室大棚為主進行反季節和應季蔬菜種植,包括彩椒、番茄等。相較于市面上的產品,基地內蔬菜在外形上極具特色,顏色更鮮艷,口感更好,品質更高。在品嘗番茄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一股熟悉而又濃烈的“小時候番茄的味道”在鼻腔間迸發開來。


除了蔬菜,基地里還有甜瓜品種博洋61和哈密瓜。


據負責人介紹,基地內的蔬菜和瓜果采用最新穎的種植方式,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管控都采用物理方法,保證果實的干凈和健康,并且全程使用有機肥料,既能夠保證作物有充足的營養,又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土壤的污染。種植一季之后會讓土地休整一段時間,等地力恢復后再進行種植,保證了大棚內作物的高質高產。


16-2.jpg


走進大棚內可以看到棚內所種瓜類每藤只留了一個瓜。基地負責人向筆者解釋道,所有營養都供給這個瓜以保證結出精品瓜,并且為了保證瓜形好看,所有瓜藤都是吊起來的,這也有效降低了瓜果的病蟲害感染率。在生長過程中為了保證瓜果的品質,大棚內只在最頂端開了通風口,這是為了減少蟲子飛進來對瓜果造成影響。收益方面,正常情況下棚內一個瓜為4-5斤,畝產可以達到7000-8000斤。隨著上市時間的早晚收益會有所差別,五一之前每斤可達2—3元,五一之后則每斤1.5-1.6元。并且博洋61的價格比哈密瓜還要高0.4-0.5元。在市場逐漸開始轉變口味,更加傾心不太甜的水果的情況下,基地的博洋61和哈密瓜口感既清甜又脆,成為強力優勢農產品。


除了社旗縣,在走訪長垣時也有類似基地,其溫室大棚內種植的彩虹西瓜,在口感上也明顯比市場上早一批下來的小吊瓜更甜。


特色智慧農業的新方向


河北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對我國智慧農業市場進行深度解析后表示,面對不同的經營主體可推進不同的智慧農業發展路徑。


家庭農場要以提升家庭農場的經營管理能力、增加家庭農場抗風險能力、實現最佳效益為目標。詳細考察家庭農場規模和設施,對于糧食主產區、農業示范區的家庭農場應積極匹配相應的智慧農業系統。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可以為家庭農場提供全程生產托管的智慧農業服務,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家庭農場類型定制方案,保證家庭農場從種到收,從病蟲害管理到肥料供應,都能夠全程省心。針對合作社、龍頭企業等規模化經營主體,可以組織力量制定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無人生態農場技術應用模式的適用性標準。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主要載體,優先支持規模以上的糧食、蔬菜等類別農場或入駐企業(合作社)批量建設國家無人農場示范基地。鼓勵社會資本圍繞“新基建”農業場景應用落地目標,參與農場 5G 網絡、數據中心、基礎數據資源體系、農產品數字供應鏈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批量建設智慧田園、智慧植物工廠、智慧果園等并凸顯示范效應。


筆者在走訪調研過程中,了解到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建立了番順西紅柿產業融合示范園。該示范園區內有溫室大棚46座,由河南鑫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社旗建設、生產、運營。據該區域負責人表示,河南鑫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示范引領現代新型高效循環設施農業的發展。在這個示范園區內溫室大棚全部采用智能化設備,從水肥一體化,到溫濕度環境調控、病蟲害管理等,都可以通過物聯網進行操作,1—2人便可管理整個園區,實現數據監控精準管理。


16-3.jpg


而距離番順西紅柿產業融合示范園不遠的地方,有一家盛康家庭農場。在交談過程中筆者了解到,該家庭農場共計流轉8000畝地,主要以種植主糧玉米、小麥為主,廠區內隨處可見大型農用機械和無人機等,粗略算下來包括農資在內每畝地的成本在800元左右。農場負責人戚秋陽表示,他們引進了中化現代農業MAP平臺用于管理農場,閑時管理這幾千畝地只需要兩個人。


筆者進一步向農場的MAP平臺負責人王文杰了解到,該平臺以智慧農業實現現代化農場管理為核心,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為大田、經作等提供精準種植,像盛康這種畝數多但是有碎片化地塊的情況也能夠完全覆蓋監測到。在種植過程中,平臺前期會對土壤以及種子質量進行檢測,符合標準才可進行播種,播種后會根據作物的生長狀態智能配肥,定制植保方案,實現精準高效放心用肥,實時實地防控。王文杰還表示,MAP還包括收獲后對糧食的收購,農場潛在的風險也有對應的保險保障,實現了農場全方位社會化服務。


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道長且艱


雖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蓬勃發展,但是制約因素過多。這也是小農戶群體過大的原因。


例如家庭農場是2012年前后才興起的新型土地規模經營主體,一直以地方實踐為主。盡管具備較強的技術能力和生產實踐經驗,但是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土地流轉不規范等,導致家庭農場的擴大積極性并不高。在發展過程中,有的農場不是由家庭成員組成,或者不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卻自稱家庭農場;有的農場碎片化土地過多,在勞動過程中依然存在無法提高工作效率的問題。此外,融資難、土地流轉不規范、生產風險、市場風險、經營能力風險等都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土地流轉困難,流轉率不高等造成專業大戶無法擴大體量;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體系不健全、運行機制不順暢、服務項目單一、種植戶需要意識不強等問題也都在不斷地敲打著新型經營主體的成長。如何更好帶動“小農戶時代”走進“職業農戶時代”,讓職業農民成為種植主力軍,是始終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長垣市的調研過程中,筆者無意中了解到區域內一家庭農場兩個人管理500畝地,但是并沒有實現智慧化。這個家庭農場的優勢在于500畝地屬于灘地,能夠全部連成片,但是由于對現代農業的認識不夠并沒有走在前端。這就暴露出了在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的過程中,種植戶的思想才是發展最大的引線,只有思想與時俱進,才能跟上現代農業的腳步。


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對我國糧食供應、市場食物結構等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對農資產品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雖然小農戶體量大,市場布局可觀,但是越來越多的農資企業開始傾向于服務大農戶,從播種到收獲提供全程的農資供應方案保障高質高產。隨著現代農業腳步的加快,新型經營主體一定會逐漸加大市場份額,成為農業發展主力軍。


相關推薦